出世的人孑然一身,潇洒恣意;入世的人光鲜亮丽,征战名利场。而在出世入世之间游刃有余,切换自如,始终按自己节奏生活的人不多。李健算是其中一个。
《中国好声音》宣传统筹朱虹形容李健:儒雅、幽默、高情商、脱俗、文艺。而清醒,通透,纯粹,分寸感,干净的舒适感,清华学霸等标签也是大家对李健个人的评价。
面对众多标签,李健对此保持着警惕 :“其实我特别害怕别人把我说成一个多么高尚的人,因为我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中国人最喜欢造神,而且喜欢毁神。”“大家把对我的评价缩小20倍,那才是真实的我。”
靠近李健,靠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音乐态度和一个有趣的灵魂。
01
音乐:把自己做到极致就是主流
开挂的人生是从找到兴趣开始的,一个人倘若不能从生活中寻找并发现兴趣,生活的意义就丢掉了大半。当你找到兴趣后,就要对之经营和投入,将它培养成更大的乐趣。
——李健
初露光芒
李健是比较幸运的,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父亲在京剧里饰演武生,让李健早早接触戏剧和音乐。受电影《路边吉他队》的影响,迷上了吉他。母亲还花了两个月工资为他买了一把红棉吉他。吉他填满了他初中和高中时代的业余时间。而吉他班老师的循循善诱,悉心指导以及他日复一日的练习让他的技术炉火纯青,从简谱,到五线谱,到和声学,甚至到最难的巴赫的复调音乐都能够表现。
高三时,李健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文艺爱好者冬令营活动,并以一首《说句心里话》技压全场,夺得第一名,为高考加了50分,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大学期间,李健把时间花在弹琴写歌上,辅修了多门关于音乐艺术的课程,加入了清华合唱团,还在九支乐队担任了吉他伴奏,可见其吉他技术和乐理知识有多牛逼。
正式踏上音乐之路
毕业后,李健进入了国家广电总局,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两年后,清华学长卢庚戌邀他一起唱歌,李健辞去工作,“水木年华”成立。5个月后,两人推出了专辑《一生有你》。结果一炮走红,拿下多个音乐大奖。
卢庚戌想做更摇滚、节奏感更强的流行音乐,但李健想做更人文更内敛的音乐。因音乐理念差异,刚刚大火的李健于2002年退出水木年华。在一个偏僻四合院,埋头音乐,籍籍无名。
2010年春晚,王菲一首《传奇》再次把李健拉入大众的视野。
2015年,湖南卫视邀请李健参加《我是歌手》,“清华哥哥”一下火成了“万人迷”。大红后,李健却躲去了美国。然后是巡演和出唱片,基本都是做跟音乐有关的事情。
“生活一定要远离那些灯光和关注,因为人有时候被过度关注了,会丧失很多最基本的东西。”李健说。
他的助理说:“我主要工作就是拒绝90%的活儿。”
关于名利,李健并不拒绝它,只是不想让名利影响私人生活和损耗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很多商业上的成功,名利的获得,对他来说,都比不上写出某一首歌的愉悦感。
李健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一直在实践。他一直按自己的步调走着,始终保持着边缘状态,把舞台与生活分开,沉浸于音乐,又消隐在舞台之外,若即若离却与热闹的世界保持着刚刚好的距离。
“你的身份是个歌手,作品就是你唯一的名片。当你人比歌红那一定不太对。
我本意并不愿意人们关注到我自己,我希望我的作品成为与外界交流的唯一中介。如果有人设的话,那就是一个认真做音乐的人而已。”
浅吟低唱
鲁豫写过一段话,“我在雨中听他的歌,在雪后听他的歌,在回家的车流中听他的歌……忧伤、平静、烦闷、快乐,我将自己复杂不为人知的心绪全然地交付给他的歌声。他的音乐里,也唱着我的成长和爱情。所以,我无法不爱他的歌。”
李健的歌声之空灵如伯牙操琴高山流水,让人如清风拂面,诗一般地低吟浅唱、不疾不徐,却道尽了红尘烟火、浮世悲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艺术源于生活。他的音乐无不由心而发,记录着生活的轨迹。
父亲去世,他写《父亲》;
回到哈尔滨,看到松花江的变化,他写《松花江》;
走在北京街头,感慨生活重压,他写下《异乡人》;
跟朋友去俄罗斯旅行,他写下《贝加尔湖畔》;
在离开“水木年华”那个冬天,他写下了《温暖》。
“我不赞成把歌曲写得太苦,夸大自己的苦难和坎坷,因为在我看来,它就不够真实。”这也是李健的音乐态度。
“李健的歌十首听起来像一首。”有人提出质疑,而李健对此却很坦然。“你做这种类型的音乐,但不代表你每首歌都是一样,你一样可以做得非常的丰富。即使一个狭窄的领域,也能做到无限风景和千变万化”。十年磨一剑,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不因大众和潮流影响而改变,这就是匠人精神了吧。
02
爱就是寻个相称的人虚度时光
“你说的话,不一定是你真实的呈现;
但你选的人,一定是你人生观、审美和追求的总和。
好的婚姻,就是选一个对的人。”
——李健对婚姻的诠释
李健的妻子叫孟小蓓,他一直叫她“小贝壳”。
他们第一次见面,那年李健10岁,孟小蓓5岁。李建的父亲说:这孩子长得像个俄罗斯娃娃。李健记在了心里。
再次相遇,是在李健父亲朋友的婚礼上,孟小蓓已经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李健已经在上高中。孟小蓓的眼光没能从他身上移开,在窗口望着他,也许是心灵感应,李健回头,四目相对,一眼万年。
他们俩最初相遇的故事被李健写在了《传奇》这首歌里,他说:“我小时候不会想到,她会成为我生命中的伴侣。也不会想到她日后会读到博士,比我知道的东西还要多。”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年少相遇,成年后相知相依,他们一路相携。在四合院的那段清苦时光,孟小蓓一路默默支持。四合院很颓败,没空调,冬天他得天天起来生锅炉。水管经常被冻,他只好自己安水泵。最糟糕的是,他几乎没什么收入。那样的情况下,李健还说“当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并写下了《温暖》。
高晓松曾说,年轻时,我们都想一生穿着白衬衣,一生只爱一个人,可后来发现,我们都做不到。在李健的世界里,依旧车马慢,依旧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微博里我们得以看到李健和小贝壳爱情的一鳞半爪。
李健喜欢钱钟书和杨绛细水长流的感情,他们的感情也无不让人艳羡。在一次访谈中,李健说他一生都在度蜜月,掩不住的爱意和甜蜜。
李健曾表示:“我对女人充满了关爱和尊敬,但我不会跟女性走得太近,也不可能离婚。我也喜欢很多女孩子,但远远欣赏就够了。我们可以欣赏很多人,但不一定要去占有她。”他也是这么做的。李健自小到大的偶像是苏菲·玛索。
一次电影节,朋友说可以安排与她见面。李健却说:“算了,不见了,我远远喜欢就够了。
03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地生活
民谣歌手钟立风诗意地回忆他第一次去李健家做客的情景:我骑车到了之后,看见一个干净明亮的院子,是夏天,芳菲悠闲,他们门口相迎,郎才女貌,脱俗明亮。客厅里充满CD、书籍、精美物件,主人品味一目了然。
李健说,我是一个生活享乐主义者,我觉得应该最大限度享受生活给你的一切。他认为,好的生活就应该是平静的生活。弹琴、写歌、阅读、健身,他过着一种慢节奏的复古生活。他至今不用智能机,没有微信,两三个小时才看一次手机。
李健家里各种咖啡器具都有。手冲壶、摩卡壶,也有蒸汽式的咖啡机。他习惯每天上午喝咖啡,下午喝茶。
李健是爱书之人。他认为,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而他读的《哈扎尔辞典》《文学回忆录》、《1984》、《茨维塔耶娃文集》、《眠》等,更多的是哲学、诗歌、俄罗斯文学、博尔赫斯文集这些严肃而冷僻的著作,它们和古典音乐一样是他修养和学识的构成。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李健被称为段子手,在节目中总是妙语连珠,幽默有味,成为一大看点。
胸中有墨,口吐莲花。化解尴尬同时又带来欢笑。这是一种能力。
“我觉得一个40岁的人,变得大腹便便,开始秃头,肆无忌惮地光着膀子上街,这是我非常忌讳的。人可以变老,但要老的体面一点。”
他是爱健身的,自称体育课代表,甚至在微博发一些健身视频。运动带给他成就感、快感的同时,也成为他简单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高晓松曾经说过:“我们身边的这一波人都不是当初的模样了,只有李健还是当年那个李健。”
李健享受普通人拥有的权利和快乐,隐藏在生活里,做着一个旁观者。他悟到生活的终极奥义,其实就藏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于是在柴米油盐、一蔬一饭的人间烟火气里最大程度地体验着生活给予的一切,自得其乐。然后把他经历过的事,读过的书,都写进了气质里,藏进了灵魂里,变成了眼底的清风朗月,变成了心中的星辰大海,氤氲成疏离浅淡、熨贴如春雨的歌声。
跟汪涵给我的感觉一样,李健内敛有才华,幽默风趣又温文尔雅,在出世入世之间游刃有余,把日子过得有生机,是把生活活明白了的人。朴素,干净,动人,李健歌如其人,让人舒服。让人喜欢易,让大多数人舒服难。
所谓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看不同的人生,会不同程度净化我们的心灵,若是能给予我们漫长的人生一点点启示,便是莫大的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