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以前写给刘禅的表文,通篇有记叙又议论当然也有抒情。记叙了二十一年以来追随先帝创业的不容易,议论了当时天下大事和蜀汉当时的实际情况,抒发了自己真实的感情。诸葛亮对于蜀汉两位皇帝深厚的感情,事无巨细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要出征了对于人事工作进行一番安排,加强内部团结吸取经验教训勉励皇帝和大臣。有人认为是有种逼宫的嫌疑,我个人认为不可能。相父诸葛亮其实是以西汉开国时期的丞相来自比,这样来看真的是“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绝对不是一个贪恋权力的人,只不过是一位想要死心塌地有所作为的良相而已。
说实话在诸葛亮的年代汉献帝早已名存实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也已经逼迫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后来又封魏王。到了儿子曹丕索性别撤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篡汉自立,当然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我们看诸葛亮何曾有过一点类似的举动,姑且不说刘备遗命让当辅则辅不当辅则自立的说法,诸葛亮没有被封为公爵更没有被封为王爵。前人已经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后人要模仿也容易得多了。武则天是第一位女皇帝,后来儿媳妇女儿孙女这些女同志都想着过一把瘾可惜都没有成功。诸葛亮有这样的想法吗?显然是没有的,我们再来看看同时代的司马懿是如何西葫芦画瓢来篡夺曹魏政权的。
诸葛亮一心为公为国举贤真的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充分发掘并且使用了蜀汉政权的人才。有人想将蜀国北伐没有成功蜀汉后期无人这些大帽子扣在诸葛亮头上恐怕就有失公允,蜀汉的这些官员恪尽职守奉公守法清廉自守这些高尚的品格有何尝不是诸葛亮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与其说诸葛亮想刘禅推荐的几位都是自己的“亲信”不如说是为国家培养的阶梯式人才队伍。蜀汉后期没人能够扛起大旗,有人就会质疑推荐人和被推荐人。诸葛亮能管得了那么长远吗?刘邦在弥留之际也只是为继位者排列了功臣集团担任丞相的顺序,也没有将汉朝四百年的丞相都安排好。
刘邦是人诸葛亮也是人,而非神仙。读《陈情表》不感动是不孝读《出师表》不感动流泪是为人不忠。出征前苦口婆心的劝谏,正如老父亲在出门以前对于家中的安排一样。除了不放心还是不放心,一切都安排的妥妥的。爱之深责之切,创业不容易守业更不容易还要开拓进取。琐碎之中是深情的流露,细致入微的关怀是家国天下的情怀,不厌其烦是报答三顾茅庐的深恩。
多少年了,每每读起《出师表》总是让人这样下泪不是泪点低而是千年之外第一人而已。不能说事业没有成功就否定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说实话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读懂诸葛亮不足以谈情怀,诸葛亮跟着刘备不光是个人品德修养极好,转战南北出任蜀汉丞相更是长达十几年之久。去世以后家无余财,留给后人的不光是道德修养,还有仅仅15顷土地和800株桑树。那个年代那种地位还是一夫一妻制的践行者,在诸葛亮的身上还能强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