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的故事思维10:说好的故事呢?
在混乱的结构下,如果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是跌宕起伏的剧情,那说不定还能扭转舌尖3的风评。但并没有,什么都没有,舌尖3把好端端的素材描述的如此无趣,这也是一大功力呀。
我们以第二集《香》中的故事为例,来跟大家分析一下,到底应该怎么讲故事才能让你的听众,你的观众拥有更好的感受。
在第二集一开篇,讲了一个稀豆粉的故事。故事的大体结构是这个样子,他首先讲了原料,也就是豌豆,还讲了来源是明朝洪武年间,传入腾冲。接下来讲了稀豆粉的具体做法,冷热的吃法,保存的方法,以及制作的人本身的情况,时至今日稀豆粉仍在乡间广受好评,乃至成为乡村宴席的座上宾。
按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故事的逻辑,但是他的每一个步骤都少了一口气,也就是说他没有把这个故事的重要的点讲透。
我们以原料为例,一开始他讲豌豆比较容易种植,"只需洒在并不肥沃的坡地上,就能自然生长",那是不是因此腾冲有大面积的豌豆种植,以至于原材料的来源比较容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为什么腾冲会把稀豆粉作为一个民间的美食来传播。
接下来是稀豆粉这道民间小吃的来源,节目当中讲是在洪武年间传入腾冲。可是观众们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是在洪武年间传入的,怎么传来的?这个时候,如果节目能告诉各位观众因为洪武年间在明朝实行了大范围的人员迁徙,所以带来了不同地方的美食,这个故事就圆满了很多。如果还能够追溯稀豆粉的历史渊源,那么来源这个地方就能够是满分了。
接下来的吃法、做法和保存叙述的都不错,最后的村宴和全家团聚的样子也可圈可点,虽然有点像舌尖1建水老街的豆腐一家,但幸福的家庭不都是相似的吗!
再接下来画面一转,变到了那哥鱼的画面,笔者绝对感觉极其仓促,因为如果按照舌尖的传统,接下来应该是不同地域或是不同民族的类似小吃的呈现。因为我们都知道,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的粉,北方的面茶,南方的芝麻糊,米糊。这样才能把不同种类的香凝结在一起,烘托主题。
所以,分析下来,故事说明白了吗?说明白了,如果我们用5W+2H的标准判断的话,但说的好吗?只能说一般,没有突出主题,更是在完整性上没有全局观。
个人意见,欢迎拍砖。
我是穆珊珊,一个能帮助您解决营销问题,现在在带着您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