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我们为什么不爱读林清玄了”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回答是:
因为他是活在教科书里的人啊,是小时候摧残我们的“恶人”,以至于长大了本能抗拒。
当然,这是玩笑话。
但事实是,我们真的不爱读林清玄了,换句话说,我们不爱读林清玄散文式的那些慢悠悠的文字了。
我们爱读什么样的书呢?
走进书店一看就知道了,书店是最熟悉市场导向的组织,我们爱看的书必然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书店最显眼位置的书大概有这几类:
第一类显然是畅销书,这种书符合当下人的阅读口味,不一定就是好书,但也有可能成为名著;第二类是养生生活类,第三类当下最为泛滥,就是所谓的“精进”类书籍,《好好说话》《自控力》《为什么时间都是精英控》……
这种书节奏快,直击内心,完全切中了我们“要有谈资、要长寿、要成功、怕被时代抛弃”的痛点,让我们觉得读完书当下就能获得成功的捷径,仿佛看了《好好说话》就真的可以提高情商,好好说话,无往而不利,成为人生赢家。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说自己可以一天一本书,一年读超过300本书,好像做了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快,成了读书的一项追求。
我没有批判“速读”的意思,毕竟我们生活节奏太快,我们可能并没有多少时间,也没有慢下来的心境去慢慢读书,像林清玄这样看起来伤春感怀式的慢悠悠的文字,更是不得人心了。
所以,我们慢慢地不爱读林清玄了。
但是,白岩松说过一句话,“炫耀读多少书和炫耀多少财富没什么区别,都挺招人讨厌的”,对此我不能赞同更多。
其实当一个人读书多了就会发现,这种市场上快节奏的书1天读完3本都不稀奇,稀奇的是我们很难遇到1本可以读3天的好书,稀奇的是我们能在书店的角落里、最后排的陈列里找到一本可以慢慢读的书。
好书,一定是要慢慢读的。
虽然好书,不一定会带给我们立竿见影的成功,当然快节奏的书也不会,但是好书给我们带来的灵魂启迪与营养,却是潜移默化的,长久的。
还是去读一些慢悠悠的书,读一读林清玄吧。
不然……
我们就被焦虑压垮了
我们轻易就像现实妥协了
我们再也没有纯情的内心了
我们再也成不了有趣深情的人
我们再也感知不到人间有爱,万物有灵且美
……
读读林清玄吧,在他慢悠悠的文字中,唤醒我们那颗落了俗的务实的心。
务实并不是不好,但不要成为一个彻底务实、麻木的俗人。
务实之外,我们也该知道日落月升也有呼吸,虫蚁鸟兽也有欢歌与哀伤,云里风里也有远方的消息,路边走过的每一只狗都有乞求或怒怨的眼神,甚至无声里也有千言万语……
看到这些文字,有觉得矫情吗?
我也觉得林清玄写下的这些字眼有点矫情,但同时,我也很羡慕。
脚步匆匆,灵魂忙忙,我已经很久没有安安静静看过天空了。
《换个角度看生活》中有两段段林清玄讲到了自己的状态,我竟看得热泪盈眶。
*
我每天大概有数个小时的时间在书房里,有时候写作,大部分的时间什么也不做,一个人静静地让想象力飞奔,有时想想一首背诵过的诗,有时回到童年家门前的小河流,有时品位着一位朋友自远地带来给我的一瓶好酒,有时透过纱窗望着遥远的点点星星想自己的前生,几乎到了无所不想的地步,那种感应仿佛在梦中一样。
*
我曾经走入盛开着小黄花的茴香田里,对着那漫天飞舞的黄花绿叶,深深地呼吸,妄图把茴香的香气储存在胸臆。
简简单单两个状态,这就是说不出哪里好,就是无比让人羡慕的林清玄。
我一时学不来。
那我羡慕林清玄什么呢?
仔细想想还真不是羡慕他著作等身,成名成腕,而是他的大自在,大闲心,和大段空白的时间留给自己。
而这还真是“不费钱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来说,“好东西都是免费的”是可以站得住脚。
林清玄说,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赚钱与梅花的香气,其实这就是“在该赚钱的年纪大谈文艺”的矛盾。
但仔细想想,这是矛盾吗?
林清玄问:你有想过到办公室的顶楼看一夜的星星吗?
我觉得我想哭。
办公室,楼顶,星星,仅仅一步之遥,就是务实与心的距离。
赚钱务实之外,我们难道不应做点无用之事取悦自己?
哪怕只是发发呆,哪怕只是把花的香气储存在胸臆,哪怕只是站在楼顶看一眼满天繁星,这是不花钱的,甚至不会妨碍我们赚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