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卢照邻《长安古意》、李颀《听董大弹胡茄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都是唐朝长诗的代表作。
有关张若虚的介绍很少,人物事迹几乎没有。《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也无从考究。
全诗共36句,可分为9组,好似9首绝句。
春、江、花、月、夜,每一个都是主角。其中春出现4次,江出现12次,花出现2次,月出现15次,夜出现2次,可见“月”“江”是主角中的主角。
36句诗,写了月生、月照、月轮、月楼、月华、月斜、月落,辅以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浦、江水、江潭、江树。
“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全诗以月为主体,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开篇点题,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春江夜月图”。春江潮水漫漫,一轮明月初升,江流绕着芳甸,月光照着花林,白月光、白霜、白沙,诗人置身其中,已浑然不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其相近。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与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何其相似。
这里“月”“人”“江”的叠用,有一种音韵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
《春江花月夜》把人的思维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真谛,探索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生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前人多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绵延久长的。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江月有恨,江水无情,诗人自然而然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游子泛舟离去,天上孤寂的明月找到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的人,它踱上楼台阁,徘徊着,不肯离去。月光照着梳妆台,照在闺房门帘上,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又回来。这月光,就是思妇心中挥散不去的离愁啊。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看到这句,就想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思妇用“千里共婵娟”已经不足以抚慰,在她的想象中,她宁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照到游子身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又添几重愁苦。
思妇说罢,再说游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多么遥远,不知有多少人可以伴着这月光回家!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对生命的喜悦与哀伤都涌上了心头。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把大唐引入诗歌朝代的,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这部作品,就像它所描述的天上明月一般,光耀千年,华彩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