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歌唱的目的(一)

第一节:唱法的划分

        很多人唱歌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歌唱方法,然后就想了解自己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唱法来唱歌。

      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非要把自己划分成一个什么唱法的时候,就等于我们放弃了你自己最适合的歌唱方式,去适应和模仿,一种别人歌唱的标准。唱法的标准是学院派制定出来的,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就是一种歌唱的标准,那我们在关注这些歌唱标准的时候,就等于我们忽略了自己在歌唱中的感受。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学习的方式是什么,歌唱的时候,我们到底追求自己的感受,还是通过学习方法来符合某种标准。方法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是学习的两个方向。

        一个朋友在年轻的时候唱歌非常有味道,他并没有学习过声乐,就是依靠天然的模仿能力,他后来到音乐学院上学去了,毕业之后我们再听他唱歌的时候,歌曲的味道都没有了,周围的朋友都觉得并没有什么进步。他在没有学习声乐的时候就是靠模仿,就是凭着他自己的感受来唱,当他学了一些歌唱方法之后,他在唱歌的时候就顾忌很多,当他顾及多了,歌唱的状态就不协调,不仅失去了原来模仿出来的味道,他的声音既不像他自己的,也不像他模仿的,而像是另外一个人的声音。

        我们要思考一点,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到底是服从发声方法,还是服从自己的感受?

        很多人在KTV唱歌的时候,就会大声的吼叫,当然也有一些人即使没有学过,也唱的非常好听,很有味道。如果我们用一种唱法或者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歌唱中有很多声音的问题。比如声音位置不稳定、歌唱状态不稳定、高音和低音的音色不统一等等。那我们不去考虑方法,不是用标准来衡量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唱歌唱的特别有味道。歌唱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是歌唱的方法还是歌唱的味道呢?

      从我们听觉的角度,是有审美标准的。唱歌就跟炒菜一样,要有色香味,我们首先先看到的就是色彩,然后就会闻到香味,之后才会品尝它的滋味。我们演唱一首歌首先就是歌曲的味道,味道里面才是一些细节,比如说声音、音色、控制感等等。我们在唱歌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关注的顺序,首先我们会听到味道,其次是声音的稳定性,当我们寻求声音稳定一些的时候,就会涉及到发声方法问题。

        发声方法只是对声音稳定性的一种形容,比如在歌唱中要求声音位置的稳定,声音位置不稳定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歌唱的过程中,情绪起伏太大,我们的歌唱状态总结的歌曲的状态在变化,都是造成声线和音色的变化,这种状态从发声方法的角度就叫声音位置不稳定。如果我们发声的力量没有一个稳定的标准来控制声音,呼吸也不能把声音托住,的时候声音就会上下起伏,这种起伏会造成声音音色的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声音高度上声音的音色都不同。

第二节:内心感受

      在流行歌曲刚进入国内的时候,声乐教学的争论特别大,最早演唱流行歌曲的就是程琳,还有李谷一、成方圆等等,他们的演唱按现在的角度来衡量,都不太算作流行音乐。比如李谷一原来就是唱湖南花鼓戏的,当时李谷一唱歌的风格更像是民族歌曲,只是那时候的民族歌手,都追求又尖又亮的声音,而李谷一的声音柔和亲切,之后把李谷一化成流行唱法,而且还成为轻音乐学会的会长,还在国内的各种生个比赛中担任流行唱法的评委。就是因为当时国内的舞台上,没有流行唱法,都是民族和美声唱法,而她的歌唱风格又比较亲切柔和,接近于自然流行的歌唱方式,就把她化成流行唱法了。

        我们真正接触流行唱法的,就是在费翔来中国演出的时候,费翔原本是学习美声唱法专业的,他的职业是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歌唱演员,他在国内演出的时候,引起了声乐界的争论。一类人认为费翔是属于有方法的流行歌曲,是可以接受的,另一类人认为流行歌曲的唱法本身是不科学的,当时刘德华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引起了更大的争论。因为以专业的状态来评论刘德华的歌唱,刘德华的声音全都是问题,比如刘德华的颤音是喉音,声音的位置很浅,声音的位置也非常不稳定,高音还挂嗓子,很显然,最后刘德华胜利了。因为这么多年,刘德华一直在舞台上歌唱,而有很多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方法的歌唱家,很早的年龄嗓子就出现问题,离开歌唱舞台了。

      刘德华的歌唱很受大家的喜欢,可为什么声乐专家却接受不了呢?

      有很多老一辈的歌唱家,成名于五、六十年代,而很多歌唱家并没有学习过科学的演唱方法,大部分都是依靠自我学习获得的歌唱能力,比如郭兰英、王坤、马玉涛等等。她们大部分就是凭着自我的感受来唱,于是她们的声音特别有个性,非常有民族性,也充满激情和味道,同时,他们这种自我探索的歌唱方法,以专业的角度说是没有科学性的,的确他们在一定年龄之后,嗓子都陆续出了问题。因为在专业的训练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在发声的时候不挂嗓子,因为少用嗓子,我们才可以保证歌唱生命很长久。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像刘德华那种完全用喉音来歌唱的人,嗓子很快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喉音不是颤音,喉音就是靠喉咙的力量在抖动,会很容易造成喉咙的紧张,而且这喉音的歌唱本身就叫挂嗓子。以这种角度来说,衡量歌唱就有了一个标准,那就是不仅仅衡量现在歌唱的水平,同时还要保证歌声更持久,要有生命力,所以我们在学习歌唱的时候,是考虑很多方面的。考虑最多的因素,就是我们不能因为唱歌,把嗓子给唱坏了,其次是我们唱歌到底是为了味道还是为了歌唱方法,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而并不是简简单单张开嘴就唱出来。

        现在有很多人对西医有些质疑,认为西医的治疗方式有一些漏洞,也就是说,即使很科学的、很系统化的西方医学,也是存在漏洞的。

        最终证明,刘德华演唱这么多年,嗓子也没有出问题,包括很早以前听过郭峰的个人音乐会,如果有专业的角度听他演唱高音就是卡着脖子硬吼出来的,结果他演唱的至今嗓子也没出什么问题。刘德华和郭峰他们歌唱的方法虽然有问题,但是他们演唱的歌曲的高音并不是很高,在不是演唱高音的状态下,即使挂嗓子对声带的影响也很小。所以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有一定的要求范围的,在音高具有一定高度的时候,那些科学的发声方法才会起到保护嗓子的作用。当我们没有唱那么高音的时候,科学的发声方法对我们嗓子的保护是有限的。这就是从我们平时走路一样,因为我们也并不要求速度和距离,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研究什么是科学的走路方式,可对于那些竞走运动员就不一样,运动员追求速度,同时平时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做支撑,过多的练习很容易就会造成一些身体的伤病。

        其实很多专业学习的学生都存在一种病态,就是追求高音,追求声音的明亮度,高音和亮度与音乐的表现和情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有间接的关系。比如当演唱一首雄伟的歌曲的时候,明亮的声音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力。但是这个雄伟的歌声不仅仅包含明亮,也包含辽阔,所以歌唱者不仅仅要表现出明亮的声音,也要同时要表现出宽阔的声音来。也就是说,明亮和宽阔只是对雄伟的形容,对于歌唱者来说,最终的目的不是唱出明亮和宽阔的声音来,而是唱出雄伟的声音来。 

      一个美声的歌手和一个流行歌手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歌唱一些雄伟的长江大河,美声歌手的声音一定会比流行歌手的声音更形象,流行就很难唱出应有的感受。如果作为专业的歌手,不是为了还原歌曲的音乐内容和情感,而只是为了在歌曲中演唱高音和展现自己的明亮度,歌唱就会有问题。

        记得很多年前,参加一次歌舞团的歌剧排练,是表现军队内容的一部歌剧,当时聚集了各大歌舞团的专业演员,结果在排练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歌剧创作过程中,为了提现军人的精神状态,把很多歌曲的音调写的特别高,而且很多歌曲的旋律不断的在高音状态下盘旋,造成大家在演唱的时候非常疲惫,唱出来也很难听,于是大家都在混,谁也不放开声音唱。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作曲家在写作的时候就是为了追求某种效果,故意的把作品写成了一个样子,而并没有考虑到作品整体的艺术性和合理性。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比如以前在创作歌曲的时候,只要在歌词中出现领袖或党,作曲的时候,就会用最高音来体现伟大和雄伟。

      于是很多歌曲从创作的角度上,就不是符合了音乐和艺术的规律,也不具有美感。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创作,如果歌唱者也是为了某种目的来歌唱,比如更关注声音,而不是情感,就会远离内心的感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五节:专业训练的内在感受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有的人一辈子生活在山区里,从来没离开那个地方,生了几个孩子传...
    时空v阅读 710评论 0 1
  • 学习演唱高音的同学往往都会遇到演唱高音难的问题,尤其是男高音,如果解决不好,很难有更高的发展,甚至说失去了学习声乐...
    杨秀宝聚成阅读 2,902评论 0 2
  • 第三节:艺术高于生活 艺术高于生活,是所有的创作都只是寻找一些生活的素材,是需要在素材中进行提炼和整理的,...
    时空v阅读 874评论 0 0
  • 第一节:什么是共鸣 专业歌唱水平和业余歌唱水平不是通过学习的经历划分的,很多人认为经过音乐学院的学习的,歌...
    时空v阅读 1,498评论 2 2
  • 摩托车因为机动性能好,构造结实,继续能力远,加油几分钟就走无须花两三个小时等待充电 可以骑一整天。 ...
    一日光阴阅读 1,0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