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成为作家》这本书,有一个体会,说来与诸君分享。那就是人的内在有两个我:一个感性的,内在的,隐藏在背后的本我;一个理性的,外化的,表现在社会里的自我。本我是艺术的,具有作家特质的存在。而自我是经过社会价值观洗礼的,会去评价和约束本我的。
要成为作家,就必须用理性的自我去驾驭感性的本我,让这个本我去自由发挥。而不是在本我还没开始创造,就质疑它,打断它。
很多人去咨询、征求作者自己能否成为作家时,总是纠结于自己有无潜质,又希望作者能提供些内功心法,使自己成为作家。他们缺乏信心,根源就在于还没去做一个事情,就先给自己下了“不能”的结论。
然而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写作和做任何事一样,是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发展的才能。
所以,作者提议那些有志于发展写作才能的人,就去写,不要考虑任何结果;先写完,等写完了再去评价,再去修改。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经济窘迫的人,鼓励他去做生意,他说没有资金而蝇营狗苟;对工作不满的人,建议他去发展项新技能,他说太忙没空去尝试。他们一次次否定自己,一次次错过开始的机会,而最终或慨叹命运,或埋怨现实,或痛苦自身的无能。其实,那些顾虑花费的功夫,比起改变需要的付出,耗费的心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最近关注的一个简书作者叫剽悍一只猫,他就是这样在践行自己的理想:坚持天天写作。刚开始时我还质疑他的文章质量问题,后来我看他评论区里有人咨询如何培养写作习惯,他也是推荐那个人去读《成为作家》这本书。他一直在实践,在锤炼自己,而我们这些未开始尝试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他做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