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许多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本身困扰着我们,更多的可能是思维上存在着问题。
我们的思维总是在极端中徘徊,不是左就是右,不是右就是左,再认知高一点的就会加一个中,就会存在左中右,事物真的只有左中右吗?我想事实不是这样的吧!有时一件事物可能会在左,在中,在右,也有可能在左偏中,也有可能在右偏中,也有可能在中偏右,也有可能在中偏左,也就是说在这个区间有无数种可能;我常常对不同的人说,工作不是为了赚钱,在当前赚钱于我而言没有多大意义,工作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许多人就会误解为,我不想赚钱,甚至对钱不感兴趣,其实我更想说的是,谁又不想赚钱,谁又跟钱有过节呢?我觉得赚钱是大家最基本的一个共识,就像吃饭睡觉,生存一样,我并不想过多的去探讨,赚钱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生存,谁又能在不生存的情况下探讨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呢?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当赚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他有意义的事发生冲突时,我给出的选择罢了,如果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赚钱能高度统一,那谁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聊天的时候,共识不在一个层面上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
许多时候,在和亲密的人聊天时,我们都有些共识,而和并不熟悉的人聊天时,要么聊的东西很浅显,要么聊些深层次的问题时总会有些隔阂,没有一些基础的共识在一起聊天,就好比一个在谈天,一个在说地,而这些隔阂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永久的隔阂,当然许多时候也只是暂时的,而每个人的认知层次是不同的,或者说是关注的点不同,当我们探讨生活的时候,我可能会花绝大部分的言辞在生活上,但我对生存的需求描述就不会如此详尽了,许多人就会觉得我是个不需要生存的生活者,他们就会把我定义为理想主义者,而我实际上是一位实际理想主义者,看清现实,构造理想,我经常会做的就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一座桥梁,或者将两者融为一体,但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许多时候我跟许多人说我是个很正直的人,他们就不允许我有一丁点的恻隐之心,许多时候人们在讲黄段子的时候,我都会对之不屑,他们就会抨击我装模作样,伪君子,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们的是,并不是我就不想要性爱,只是说性爱这种生理本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也是一件很顺其自然的事,根本不需要过多而又露骨的去探讨,首先不谈风雅的问题,性爱本身就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没有太多必要去探讨,又何况多有些不雅,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所以有些时候我为什么会感觉和许多人聊天的时候都聊不到一块去。
我本想和他们探讨一和二,我把许多言辞都放在了二上,因为我觉得一是共识,而他们却以为我忽视了一,或者他们以为我们探讨的重点应放在一上,就像你和一个还有温饱之忧的人谈幸福,他立马会告诉你,幸福就是吃饱喝足,衣食无忧,你跟他谈尊严,博爱,平等,那都是扯淡,同样你对一个物质欲望十足的人谈尊严,博爱,平等,自由,也是扯淡,同样你对一个并不能将物质与精神关系正确看待的人谈尊严,博爱,平等,自由,公正,也一样是在扯淡,不过是这个淡扯的稍有些繁琐,并不是物质越多就会在精神上享受更多,而是人在获得基本的温饱,尊严,自由,平等,公正等,不处在生存焦虑的状态下,精神上的享受就会更多一些,然而这种在什么情况下焦虑,焦虑的程度都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满足基本的需求,不处在生存焦虑的状态下,物质与精神并不是成绝对正比的,在这一点上你们可以多问问那些物质富有的人,或者多观察观察,就拿美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来说,物质富有的人可能会更多的接触到美,但并不一定就能更多的理解美,可能会审美疲劳,当然也有可能更多的理解美,再拿爱来说吧,物质丰富的人们会比满足了基本需求,不处在生存的焦虑状态下的人们拥有更多的爱吗?很显然不会,爱的份量是一样的,只是说爱的方式,方法会有所不同而已,我重来都不否定物质富有的重要性,物质丰富具有更多可能性,更多可能性等同于更多精神享受的可能性,但不等同于更多精神享受,所以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需多多观察,祥论才好,切勿想当然的猜测,当然这种猜测也只是现实传递的信息,大脑欺骗了大脑,也有可能是大脑太懒,懒得分析,直接给出了一个结论,也有可能是我们从小就喜欢4舍5入的思维方式,导致如今我们的思维偏差。
周国平老师说:“我在物质上的最高奢望就是,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上,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过一种小康的日子。”以前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并不能完全理解,现在也还是不太理解,但我弄清楚了周国平老师想这么说的原因,人只有在无生存之忧的状态下,精神享受才会有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幸福感才会可能有质的飞跃(这一点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也可以很好的解释,满足了生存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就能更多更好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了)。
你们可以带着同样的思维去看一些文章的标题,内容。我先来分析一个例子吧!“真正聪明的人,为什么从不社交”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问题吗?好吧,我来先说说它的内容,里面的内容给我的一种感觉是夸大了自我提升的作用,缩小了社交的作用,而且将社交误解化,边缘化,并没有深度去分析社交的利处,只是看到了社交不利的一面,同时也没有讲自我提升不利的一面,这就是将左效果放大,将右的效果缩小,很容易形成偏向思维,更有可能形成极端化思维,许多广告也是采取的同样手段,无非就是让你保持不理智,接着就是消费了。
如何有效的去避免这种偏向思维呢?
1、我常常刻意去训练对一个事物的判断,最大程度不以感情为基础,更客观的去看待一个事物或某个人,因为感情多少会带些不理智,特别是在评论人的时候很容易带有主观色彩,带有主观色彩就会形成偏差,所以我的做法是主观分析,客观评价,是1.1就不会夸大成1.2,也不会缩小到1.0,如何去做出客观的评价呢?根据客观存在的事物或客观发生过的事情,主观分析就好。
2、带着质疑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哪怕是很权威的人或机构,不因他是多么了不起的机构或人就将他们的东西全盘吸收了,而是吸收一部分觉得对的东西,觉得不对的或是没用的就果敢的抛弃得了,这个过程其实也叫批判性,批判性的看东西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美德。
3、提升认知,既然要去判断一件事物的好坏,那么你心中就要一套评判标准,评判的标准怎么获得呢?没错,就是提升认知了,只有当认知达到一定高度,才有可能分得清好坏,对错,是非。
当我们无形之中对别人精心安排的事物形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被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