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教材,让孩子学的更加好玩,以世界为课堂,孩子是为了当下学习。教育是生活。
全课程不是为了语文老师教数学,数学老师教语文
pyp课程到初中就是IB六大课程,一个单元至少学一个月。诗歌,艺术,美术,舌尖上的春天,语文的目的帮助孩子理解春天。美术的目的也不是绘画,是为了再现春天。比如家这个主题。一年级家的成员,二年级的家族,家族族群,研究家文化,到了班会里面,去了解世界著名的家族,比日本的天皇家族。
这里的篇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比如孩子画的一副图,写绘起步。
每一个汉字都有故事和对应的图画
高度重视仪式感!教堂也是借助仪式不断的重复,强调,仪式本来就是一种很强的教育力量,生日蛋糕啊。孩子为什么期待过生日。虽然没有说教。中国教育也有升旗仪式,班队会,但是变味了。早晨感恩诗。仪式就是重复。
新教育也是通过仪式来强调,纯粹,每周的周一,每月有一个非传统课程日。扮演双胞胎。
故事圈,绘本,故事,儿歌。
情境 师生关系,教材。
教育戏剧。体验式教学,独立学科。
包括电影,纪录片,场馆
内容的生成性,三只小猪,角色不够,孩子自己说加角色,加台词,有孩子的创意。
目标,认识多少汉字,内心情感的,教学要允许适度失控。冰心说让孩子象野花一样生长。学科之间产生化学反应。
解读有人,也像书。老师和老师在一起,学生和学生在一起,教育是有了关系,互相成全,全人教育就发生了。
部编教材来了?
全课程四年级是一个爆发力,注意集体的位置,所以我们选择绿野仙踪。美国版的西游记。
西游记承载语文功能,每天晚上微信上传朗读故事。
大问题
猴王为什么要放弃舒服的生活,
多种表达,画石头画
九九八十一难
对西游记的解读,心魔的感觉。
五周的时间,大西游最后把西游记搬上舞台。
周四晚上,电影之夜,大唐玄奘。
以人,以历史。
带着孩子学纪伯伦的爱
表达观点贯通一致
再论爱,写身边的爱!
狄仁杰很唐朝讨论孩子不清楚的
长安的一天,去陕西的博物馆游学
历史可以触摸的,历史可以看到的。我是大唐的后代。
唐诗就是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
李白的哈哈诗歌,愉悦的感觉
孩子对李白的理解,我需要李白。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
回到人的发展,古老的人类围绕的知识,创造我们共同的生活。
周其星
重新认识汉字
认得几个字体,每个汉字自己的故事
周其星老师的讲座我没有怎么拍,说实话我觉得他的这个全课程更像一个不同学科的杂糅,缺乏课程内部的逻辑,我的感受可能有点主观但是我认为真正的全课程内部逻辑非常关键,我们来看IB的pyp尤其是myp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中,对于课程目标的设计都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