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apods-packager
cocoapods-packager可以将任意的 pod 打包成 Static Library,省去重复编译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编译时间,但是也有自身的缺点:
1.优化不彻底,只能优化第三方和私有 Pod 的编译速度,对于其他改动频繁的业务代码无能为力
2.私有库和第三方库的后续更新很麻烦,当有源码修改后,需要重新打包上传到内部的 Git 仓库
3.过多的二进制文件会拖慢 Git 的操作速度(目前还没部署 Git 的LFS)
4.难以调试源码
Carthage
这个方案跟 cocoapods-packager 比较类似,优缺点都差不多,但 Carthage 可以比较方便地调试源码。因为我们目前已经大规模使用 CocoaPods,转用 Carthage 来做包管理需要做大量的转换工作,所以不考虑这个方案了。
Buck
Buck是一套通用的构建系统,由 Facebook 开源。最大的特色是智能的增量编译可以极大地提高构建速度。最早听说 Buck 的时候,它还只能用在安卓上,现在已经适配了 iOS。
它能增快构建速度的主要原因是缓存了编译结果,通过持续监视项目目录的文件变化,每次编译时只编译有改动的文件。另外一个让我很受启发的功能是 HTTP Cache Server,通过一台缓存文件服务器来保存大家的编译结果,这样只要团队里其中一人编译过的文件,其他人就不用再编译了,直接下载就行。
Buck 是个相当完备的解决方案,很多国外的大公司例如 Uber 都已经用上。我也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最终还是认为对我们的项目和团队来说,目前并不是很适合,主要原因是:
Buck 抛弃了 Xcode 的项目文件,需要手工编写配置文件来指定编译规则,这要对现有项目作出大幅度的调整。我们目前还在快速迭代新功能,没有余暇和人手来实施。
开发和调试的流程都得做出很大的改变。因为 Buck 接管了项目编译的过程,想调试项目不能简单地在 Xcode 里面 ⌘+R 了,得先反过来让 Buck 生成 Xcode 的项目文件。Uber 的工程师甚至推荐使用Nuclide来代替 Xcode 作为开发环境。虽然原理上是可行的,但是团队需要花不少时间来适应,短期内效率降低无可避免。
用 Xcode 调试代码享受不到加快编译速度的好处。虽然可以用 buck 命令启动 App,然后在命令行里启动 lldb 来调试,但那就无法使用 Xcode 的调试工具 例如 View Debugging 和 Memory Graph Debugger。
Bazel
Bazel跟 Buck 很相似,是 Google 开源的,优缺点跟 Buck 都差不多,不再详细说了。
distcc 分布式编译
原理是把一部分需要编译的文件发送到服务器上,服务器编译完成后把编译产物传回来。我尝试了一下比较出名的 distcc,搭建过程比较简单,最后也能成功地把编译任务分派到内网的多台服务器上。但是其他编译服务器的 CPU 占用总是很低,只有 20% 左右;也就是说分派任务的速度甚至还赶不上服务器编译的速度,分派任务然后回传编译产物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超过了本地直接编译。不停调整参数反复试验了很多次,最后发现编译时间完全没有变快,甚至还有点变慢了。可能以我们目前项目的规模并不适合使用分布式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