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前写的这篇文章,写完之后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武断了,放了几天,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也有类似的感受,说明这也许是个共性问题,大家都感觉到这种寂静的可怕,一种荒芜的死寂。在使用简书不到两周、布过三篇文章后就明显感觉到这种氛围,就这两周的使用情况来看,我觉得简书这个平台对于大多数创作者来都是残酷的,绝大多数人的文章都成了数据库里的冗余,成了摆在柜台最底下积灰的商品,除了他的作者,没有人看过它。那些作者花了数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写出来的文章,并没有被路过的任何人捡起。只有那些被贴在墙上,在最醒目的位置挂着霓虹灯招牌的文章才能被看见,为数众多的是发表过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理睬的文章,唯一的阅读者就是作者自己、唯一留下喜欢也是他自己。
是因为有些文章写得好所以才被众人捧上舞台,走在红地毯上享受聚光灯的包围吗?那些还没开花就烂在地里的文章是写得太差吗?恐怕不见得,迄今为止我在简书上投了三篇书评文章,加起来也不过最后只有寥寥无几的阅读数。也许是由于写得过于长,天生就不讨人喜欢,或者还与选择的题材有很大关系,加上标题跟漏气的皮球一样无趣,没有人会想去拍一下。但是表面上每天这么多流量的平台,却只产生了如此之少的阅读量,着实让我十分意外。就像去那些网红打卡地旅行,去到了才知道真的也就只能在网上红火而已。
有些人会认为在简书上发表文章,借此平台进行创作,能换得赏识和收入。也许可以,也有不少人做到,但是得转变写作方式,要明白这是个创作平台就是文字版的抖音,大家更多想要看的都是标题足够煽情或者劲爆的爽文,阅读时间只需3分钟,比面试的自我介绍更短2分钟。话题性的文字、蹭热点的文章、富有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能获得超额的养分,在他们之外是枯萎的荒地,养分都被吸走了。所以在这个平台上耕耘,你得选择适合这篇土壤生存的文字,否则就难以存活。
作家雷·布拉德伯里在《写作的禅机》一文中说到,初出茅庐的创作者容易被金钱与成名所诱惑,殊不知两者皆为谎言,对这两种谎言感兴趣的人,触碰不到到内在真正的原创性,压制了自己创造力。相信是有不少人奔着这两种华丽的谎言投入简书,但发现自己把文章卷成一团,准备去吸食被点赞的快感的时候,吸到的只是空气和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