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之《我们重新认识了“买卖时间”》(2017年3月11日专栏文章)
原创 | 发愤的草莓
Step1.选摘
先做自己的老板,而后通过日积月累的成长,逐步积累,最终获得“成为别人的老板”的资格……
于是,同样的原则依然适用:
谁的时间最值得买?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的时间最值得购买……
Step2.思考
李老师说:“先成为自己老板”。说得时尚一点,是成为自己的ceo;说得专业一点,叫个人商业战略——把自己当做一家公司来经营,不断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说得直白一些、通俗一些,就是“成长”。
但仅仅就“成长”这个词,很多人说不清楚概念,以至于很多表面看起来像“成长”的行为,被误以为是“成长”。很多人会认为,把“每天积极主动”和“成长”划等号,一个人表现不懒惰就是成长,于是每天早起、每天坚持打卡、每天坚持阅读、每天不停学新课程、每天坚持分享。回头想想,仅仅于此就是成长吗?
这几年慢慢有了说法,把“勤奋”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品质的,一种是低品质的。成长应该是属于“高品质”的这一款。
在我眼中,所谓“成长”是一个人主动通过个人管理的手段,不断地屏蔽情绪,非理性、认知偏见等影响,做到以前不想、不能、不敢尝试的事情,并且达成阶段性目标的过程。
这里有几个词非常关键。
第一个是“主动”,说明是主观做出的决定,没有人逼迫你,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的负责。比如,股神巴菲特80多岁还没有停下工作的想法,在中国这样的年龄早就退休了,在家安享晚年,而他依然没有放松,期待能工作到100岁,这是他主动做出的选择。
第二是3个“不”——不想、不能、不敢,说明成长必然是突破,这个过程中必然包含痛苦,一点点不不舒服,甚至是反人性的,难免时不时会浮现“要不我停一下”这样的念头。追求成长的人,必然要有一种成长的思维,及时地把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停在抱怨上。说到这里,我挺佩服那些十几岁已能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少年,那需要成熟的反省心智,而脑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反省心智成熟需要20几岁大脑前额叶发展才容易达到。
第三个是“阶段性目标”。说明成长中会有里程碑事件、标志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有量变引发的质的飞跃 。前期需要积累,到某个节点上会有突变。
第四个是”过程“,成长说到底还是一个过程,因为我们一生当中都在不停地成长,只能无限趋近于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听起来似乎不开心,但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样,无论任何时候,生活才有奔头。
Step3.行动
人有惯性,时不时会躲进舒适区里,时刻警惕自我的成长假象。每次回顾时,有发现苗头,要及时自我提醒和调整方向。
——————
本文为[发愤的草莓]发起的品书战队活动供稿,欲知详情,请点击《有笑来书友吗?一起来升级大脑操作系统吧》。盛情邀请你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