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封建史,很多人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专制的朝代之一。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宦官干政。太监去忙国家大事,那皇帝都干什么去了?要说咱们明朝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最有个性的一拨,他们的座右铭就是:我是传奇。
至于都有什么传奇人物,咱们先粗略地概括一下,他们当中有爱做手工的,有好养宠物的,有喜欢美女的,有喜欢帅哥的,反正各有所好,但共同的一点就是不上班。
这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无非就叫做玩物丧志,是小毛病,然而他们可是一国之君,全国最高领导人,这就不能算是小毛病了,至于有多严重,咱们一个一个分析。
德胜门,如今是八达岭高速的起点,早在几百年前的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武宗朱厚照也曾经骑马驰骋在这条路上直奔居庸关。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明孝宗的独子,两岁为储,十五岁登基。正值青春期的明武宗朱厚照性格顽劣,贪玩好动,他厌烦宫内枯燥的生活,一心喜欢舞刀弄棒,尤其热衷于跃马沙场的快感。为了体现自己的英雄本色,他住进了北京西苑太液池西南岸的豹房。豹房这个地方就在今天的北海公园西面,本来是贵族拳养虎豹等猛兽的动物园,朱厚照把它建设成了集纵情享乐和处理政务于一体的二皇宫。为了锻炼胆量,他买来很多猛兽进行人兽肉搏大战,结果发现,万兽之中豹子最凶猛,因此又买了好几批豹子。
只在京城里练胆量没意思,朱厚照总想出去试试身手,驰骋疆场实践一番,于是他决定要御驾亲征。朱厚照沿着今天的八达岭高速公路策马闯关,俨然一个追梦少年,一步步地接近他的亲征梦,心情之激动,可想而知。结果刚到居庸关,朱厚照就被巡关御史给堵住了,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大臣们也追了上来,跪了一地,恳求皇帝回京。无奈之下,朱厚照只好乖乖地回家了。
然而,这小小的困难并没有使皇帝放弃出征的念头,在回京半个月后,趁着巡关御史出关巡视的空当,朱厚照又故伎重演了。只不过这次他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偷偷摸摸地出了居庸关,谁也没有惊动。
后来还有一次,江南传来了宁王朱宸濠叛乱的消息,朱厚照顿时来了精神,马上抓住这个机会下令亲征。可是当他率领着大军刚走到涿州,江西就传来叛乱平息的捷报。
对于二十八岁的朱厚照来说,对战场的好奇、对军功的向往以及将军称号的荣耀要比皇帝的尊贵有吸引力多了。他压根儿就没把“皇帝”这个头衔当回事,所以朱厚照把自己的名也改了,你们不是拦着我御驾亲征吗?那我不当皇帝了,叫“威武大将军朱寿”。
历史上对明武宗正德皇帝写下了放荡不羁、荒淫暴戾的一笔,其实朱厚照没错,各种盖棺定论也没错,错就错在命运让他生在了帝王家,注定他的一生只能是明武宗朱厚照,而不能是威武大将军朱寿。今天的景山北坡上有棵树叫“虬龙柏”,树下有一个坟,这坟里埋的不是什么皇子、公主,而是一只猫。
这座“猫坟”是嘉靖皇帝朱厚熄给自己的爱猫选择的万年吉地。当年该猫死后,朱厚熄如丧考址,伤心欲绝,下旨立碑厚葬,并亲题“虬龙墓”三个字。
嘉靖皇帝爱猫成癖,据说当年紫禁城里最受宠的动物,非猫莫属。
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内宫外苑处处设有“猫房”,成千上万只猫整天乱蹿,这情境,一恍惚还以为自己进了动画片。
嘉靖皇帝不但把猫当人看,还把它们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他给每只猫都起了名儿,男的叫“小厮”,女的叫“丫头”,做了绝育手术的叫“老爹”;受宠的猫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叫“猫管事”。
“猫主子”们的日常起居由宫里的太监们负责,而生活费则由全国百姓共同来负担。据记载,为了供养明嘉靖年间乾明门内的12只猫,全国各州百姓每年就得上贡猪肉八百多公斤。
上面提到的景山“虬龙墓”里埋的那只猫是嘉靖皇帝的首宠,可谓是一人之下、万猫之上。该猫毛色微青,唯独眉毛发白,所以朱厚熄给它取名叫“霜眉”。
相传这“霜眉”仿佛《聊斋志异》中的狐媚仙女,把嘉靖皇帝弄得五迷三道,它不但非常熟悉嘉靖皇帝的生活习惯,而且能够预知主人的意图,就连嘉靖皇帝每晚就寝时它也不离左右。
嘉靖皇帝朱厚熄虽然不是正德皇帝的亲生儿子,却是他的继承人。
他不但继承了朱家的大明江山,也继承了上一辈的荒唐作风。他恋猫成癖,玩物丧志,在历史上留下了“玩主皇帝”的名声。
鲁班师傅是木匠里的开山鼻祖,而朱由校是皇帝里最有名的木匠。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做木匠活儿的水平,足以在今天承包一家古建公司的装修工程,他集设计、工头、木匠、监理于一身,大到宫殿建筑,小到木器制作,无所不精,无所不能。
明熹宗虽然出身于帝王之家,但从小备受冷落,甚至没受过什么教育,自从朱师傅爱上木工这项事业后,他仿佛找到了自己心灵的依托,整天和木匠们在一起,互相切磁技艺,并亲自示范教学。朱师傅在寝宫里堆满了各种木料和凿、锯、创等工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沉浸在木屑飞舞的快乐中。
朱师傅的作品以精见长,在雕刻上尤其见功夫,包括家具、漆器、模型、梳匣等高级“奢侈品”,做好后还认真地施以五彩,令人爱不释手。朱师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一件作品做好,必会左右仔细端详,如果觉得不满意,直接拆了重建、建好又拆,直到满意为止。为了证明自己的手艺,朱由校经常叫小太监把自己的作品拿到集市上去卖,还别说,他的手艺确实不错,在工艺品市场上很受欢迎。
原本朱由校可以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双栖发展,横跨政界和建筑界,但木匠活儿远没有诗词歌赋那样符合皇帝的身份,朱师傅总是给世人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并没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像朱厚照迷恋打仗一样,朱由校全身心地沉迷于土木建筑事业,一个想成为朱将军,一个想成为朱师傅,就是对当皇帝一点兴趣都没有。
天启皇帝死后,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有一天,他看到先帝留下的一座亲手制作的沉香假山。假山鬼斧神工,雕工精美,上面的池台林馆,灯屏香几,样样精美绝伦。睹物思人,崇祯皇帝不由得叹息道:“这也是一时的精神寄托啊!”这句话道尽了朱由校这个木匠皇帝二十三年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