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孙权劝学》
文/郭霞
最近,我在读余映潮老师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在余老师的笔下,语文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因此,借《孙权劝学》一文的研读,为自己的学习添点乐趣。
我们先看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全文118个字,短短的一段话,为我们呈现了生动有趣的故事,鲜活亮丽的人物,简略而不简单。
一、章法之美
现在,我们将其进行一次“变形”: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请看,它的章法之美初现:
“初”“及鲁肃过寻阳”,以时间为序的两段对话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两个场景,见证了吕蒙的成长及劝学的成效,如同两个镜头的完美切换,自然流畅。
将其再进行一次“变形”: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其章法之美再现,思路明朗,层层推进: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就整体而言,作者围绕“孙权劝学”这一件事,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再读文本,其详略一目了然。文章交代了孙权劝学的起因和结果,而对于“吕蒙就学”的过程,则惜墨如金。吕蒙领悟后的心理活动与发奋学习的场景等完全不提,只用“蒙乃始就学”五个字一笔带过。然而,当我们读到鲁肃的赞叹及“结友而别”时,不禁回首,吕蒙发奋“就学”场景便在脑中一一闪现,这或许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吧。
此外,起因与结果亦有详略之分。写起因时,着笔于孙权的一劝、再劝,从劝因、学法、益处三方面娓娓道来,层层推进,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写结果时,仅以鲁肃的一叹“非复吴下阿蒙”来展现吕蒙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了本可以长篇而叙的“论议”内容,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句式之美
我们来欣赏一个片段: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个片段是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言描写,句式简短,富有爆发力,言语间,一个威严的主公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句式运用丰富,感叹、祈使、反问、陈述、双重否定等各类语法句信手拈来。于是,孙权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丰满:严中有爱,爱中有盼,盼中有法。这是一位威严有加的霸主,这是一位盼将成才的贤君,这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智者,这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
三、内容之美
这是一个有关历史人物的有趣故事。
这是一个极具劝说艺术的故事。
这是一个情节完整、剪裁得当,言简义丰的故事。
这是一个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故事。
这是一个主要运用“对话”手法来展开情节的故事。
这是一个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运用了“侧面描写”,令人回味的故事。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细细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的故事。
这是一个文中有画的故事。
这是一个于我们做人做事有教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