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的夏夜,烧烤夜宵店随处可见,兴致来了,邀上三五知已,几瓶啤酒,几份凉菜,配上一盆热腾腾的小龙虾,日子随着小龙虾的热气升腾且火红,如果正好赶上世界杯,那街头三两步的夜宵点,配上投影仪,象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型露天电影,成为夏夜一道别样风景,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生长在农村的我,始终没有养成吃宵夜的习惯,记忆中最好的宵夜,就是冬夜里,老爸从刚完工的建新房的房东家带回来的“结果袋”。
“结果袋”里红红绿绿的糖果,不知温润过多少个挑灯夜战的寒夜,特别是高中那三年,繁重的作业,做到半夜是常态,但只要听到父亲晚归的脚步声从楼梯响起,心情马上晴朗起来,他总会带泥瓦工身上特有的水泥、黄沙的味道,推门进来,随手递过红色“结果袋”,笑咪咪的等我慢慢把最喜欢的糖果、花生等挑出来,再把我挑剩后大幅缩水的“结果袋”拿回去与母亲分享,留下一阵酒香在房中流动。
老爸是一个手艺人,农村建房时泥瓦工的总负责,当地尊称为“桌头师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兴建造楼房,老爸师从爷爷,从十四岁起学的传家手艺,在当地有点小名气,加上他急性子,从不浪工,不断有翻建新房的房东,到家里来请他去当“桌头师傅”,从我上学开始,“宵夜”陆陆续续没有停止过。这种盛况要持续到90年代末期,几乎家家都建好新房后才有所缓解。
农村建新房有个风俗,房子整体建筑即将完工前,确切的说是放好正梁后,要举行“抛梁“的庆祝仪式,庆祝新房即将落成,祝福房东来年丰收。我小时候亲历过抢“抛梁”,过程如下:
由房东家将馒头、糕点、糖果、花生、硬币等装在托盘里,盖上红布,等待2个高升响起,几挂黄鞭再次响起,在噼呖拍啦热闹祥和的气氛中,“桌头师傅”,骑坐在正梁上,掀开托盘上的红布,嘴里大喊一声“抛梁啦!”便按从东到西的,从南到北的顺序从房顶上向下抛酒糕点、糖果等,下面聚满了等着哄抢”抛梁“的人,“桌头师傅”唱完一句祝福的话语,向下抛一把,看下面的人捡后好,再唱一句,再抛一把,直至把托盘里所有的东西抛完,抢“抛梁”的人群一般是由所有在场参与建房的工人们,村上的邻居们,房东抛出的是刚落成新房的喜悦与希望,哄抢的人也喜欢沾上这份喜气与吉祥。
天下所有父母都是爱子女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我的老爸,只读了三年书,从不曾讲过一动听的话语,对我的宠爱却溶入在他每一个不经意的行动中,他永远都不会知道,小小的“结果袋”在我作为学生那段最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带给我无法取代的希望和甜蜜,小小的“结果袋”又凝聚了多少农村人的成就与骄傲,他们在新房即将落成的时刻,抛洒出辛勤的果实,抛晒出新的希望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