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儿时的美味“地鸡蛋皮”

今天无意中看到图片,再次看到了一直心心念念的美味。看了评论才知道,确实还有人叫它“地鸡蛋皮”,多少年来,我都以为我把它的名字记错了。

模糊的记忆中,大概六七岁的样子,每到雷雨过后,我都会穿着小胶鞋,和村里的姐姐们,其他小伙伴们,挎着小篮子,去河堤的沙土坡上去捡“地鸡蛋皮”。

好像那时候每次都能捡的够一盘。这个菜可以拌着鸡蛋炒,可以凉拌。我最喜欢凉拌。把“地鸡蛋皮”中的沙子洗干净,杂草捡出来,用香油和盐一拌,就是美味,凉凉的,很爽滑。毕竟35年过去了,小时候再多的捡采过程记不太清楚了,但是这爽滑的感觉记得最清楚,直到成年后,吃了这么多美味之后还是怀念儿时的这个感觉。


现在仔细看这个图片,从科学的角度再一次认识了这种食物。“地鸡蛋皮” 地木耳学名 “普通念珠藻”,民间俗称地皮菜、地软、地踏菜、雷公屎、地衣,地耳,雷公菜,毛木耳,地皮菇等。

因长相与木耳极为相似,多数地区唤作 “地木耳”。“天菜”“雷公菌” 这两个俗称源于其生长条件。与一般野生菌不同,地木耳四季皆可生长,但仅在雷雨过后出现,所以虽生于地,却有 “天菜”“雷公菌” 之称。

无论吃过多少现代美味,都不如我对儿时“地鸡蛋皮”的怀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