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黄渤是演喜剧火的,但其实,他还是一名歌手、舞蹈教练、配音员。(直接引入黄渤)
在成名之前,他为了当一名歌手颠沛流离十年,后来偶然踏入演艺圈,一炮而红,荒诞又离奇。(因歌入圈,爆火是演员)
1
黄渤表演的角色,大多是典型的底层人物,但他自身并不是草根出身。(制造反差)
1974年,黄渤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记事起,父母就告诫他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继续走他们的路。
可是,书上的知识进不去黄渤的脑子。他撑着脑袋,总想着做些有意思的事儿。
上学期间,黄渤是个“坏”孩子。(坏在哪呢)
他经常翘课跟着别人进出舞厅、学习差、搞恶作剧,老师叫家长是家常便饭。(被叫家长佐证)
他沉溺于在舞厅里自由、放荡不羁的感觉,他爱唱歌,在家里,听着录音机就能听上一整天。(去舞厅)
到了高中,他成了舞厅的熟面孔,和几个同学,组了一个乐队,叫“蓝色风沙”。(时间顺序,有点意思了,开始有悬念了)
每天放学,他偷偷去舞厅唱歌,父母不支持,他依旧我行我素。(怎么不支持呢,有唱歌引入不支持,主要矛盾在乐队的建立)
他听得最多的话是:“唱歌,能当饭吃吗?”
他用心经营乐队,组织有特色的舞团,很快就赚到了一点钱。可当他欢喜地将演出所得的钱捧到父亲眼前时,父亲依旧怒目相对
那几年,父亲从甘肃带回来的皮带,打黄渤,断成了七节。(父母反对体现在这,不论赚钱与否都不行)
2
与父亲相处不愉快,黄渤干脆怀揣着歌手的梦想,与乐队开启了全国演出。
逃离了父亲的魔爪,谁知社会更残酷艰难。(心路历程)
他在酒吧唱歌,跟周迅、杨坤、沙宝亮跑场子,最终别人都火了,他没火,他依旧挤在北京的农民房里。(有点时运不济的意思)
演出后老板不给钱,陪老板喝11瓶啤酒,老板跑路,他只能天天吃泡面,忍受饿得难受的肚子。(关于演出)
演出时观众恶意嫌他长得恶心,逼他下台,他再次上台后陪着笑说:给大家唱一首《听我歌的观众都好运》。
为了谋生,他在公园支个摊子为人理发;为了填饱肚子,他还干过许多其他职业,兼职舞蹈教练,一干就是七年。(社会的残酷进一步具体事例验证,搜集材料)
有人说黄渤情商高,那都是被逼出来的。
他活得小心翼翼,尽力在话术和为人处世上做到不得罪任何一个人。
但,他好像就是与歌手无缘,无论他多么努力,多么坚持,始终没有结果。
3
最终在姐姐的劝导下,他回了青岛,继续父母安排的人生:开一家工厂,安安稳稳生活。(出去,豪情万丈,世界都在脚下。归来,灰头土脸,身无立锥之地。)
本以为回到家会面对父亲的嘲讽,谩骂,谁知,父亲没有对他说一句话。(制造悬念)
他终于干起了父母支持他干的事情,在赚钱的黄金时代,他也顺利赚到了一些钱。
人人都喊他“黄总”,日子有模有样,也越来越有盼头。(日子慢慢变好了,那接下来呢)
但,黄渤不安分,他看着自己不断应酬得来的啤酒肚,感受着自己在工厂、女人话题的磋磨下越来越麻木的大脑,他决定,继续北漂唱歌。(对应前文儿童时代)
父亲听了,又抄起了一根新的皮带。(回家不嘲讽,要走皮带抄起打一顿)
4
黄渤就这样,又开始了四处漂泊的日子。
直到2000年,黄渤的发小高虎,已经在演艺圈小有名气,突然找上了黄渤,说有一部电影叫《上车,走吧!》,问他有没有兴趣。
黄渤一问工资,5000!当即就答应了。
因为是为了工资一时脑热便答应了演戏,黄渤也一直担心怕演错戏,经常演着演着就自己喊停,气得导演直喊傻冒。
也不知道是什么魔力,演戏的第一天还畏手畏脚的黄渤,到了第三天竟然什么都会了,对于演戏一点就通,真是奇了。(前后反差凸显对演戏的天赋)
更绝的是,黄渤出演的这一部电影,在播出后拿下大奖,慌得黄渤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怎么走路。(不知道怎么走路真的是出乎意料的行为体现)
阴差阳错下,黄渤就这样进入了演艺圈。
5
为了更好的学演戏,黄渤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有演戏获奖引入提升自己)
第一次报考,由于形象,直接被刷了下去,第二次,也没通过,直到第三次,他报考了表演系新出的配音班(对长相要求不高),终于通过了。
27岁的黄渤,成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学生,有人嘲笑说:“北影的标准都这么低了吗?”
可谁也不知道,曾经面对课本知识焦头烂额的他,花费了多少努力才换得的这次机会。
小时候逃过的课,长大后要花更多努力补回来
他一边完成学业,一边拍戏维持生计。他拼命排话剧,磨练自己的台词功底,日日夜夜只为感悟剧本人物的情绪,磨练自己的演技。(刻苦磨炼,为下文引入)
6
2012年,黄渤出演徐峥电影处女作《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五天票房破3亿。
2013年,黄渤出演周星驰电影《西游·降魔篇》等四部作品,累计票房19.1亿,称为“黄渤年”。
2014年,黄渤参演电影《心花怒放》,上映六天票房破6亿。
不靠颜值靠喜剧天赋的黄渤,终于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时刻。
谁都无法想象,曾经的不被看好的混小子,成了百亿影帝。
成名后的黄渤有过这样的感概:“以前在剧组里面,你能碰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现在成功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笑脸”。
7
可是,在斐然的成绩下,沉重的压力也接踵而来。
演戏趋于套路化,演技不如以前;与真正的普通生活脱离太久,忘了如何去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小人物。
加上演员赛道上早已拥挤不堪,在丧失了自己底层特点之后,唯唯诺诺的小人物角色对于他来说,越来越吃劲。
随着年龄的增长,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也成了他的必经考验。
在《夺冠》里出演女排功勋教练,结果角色惹争议,被观众骂没演技;出演的《涉过愤怒的海》,迟迟没过审查,定档无期。
在演员角色上转型的黄渤屡屡碰壁,与此同时他也在导演行业上备尝艰苦。
耗费八年时间准备一部电影,最终黄渤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在2018年上映。
电影票房很高,八天破10亿,但也有人说,这部电影,只不过是一集《极限挑战》。
8
那段时间,黄渤的转变有目共睹,他40岁了
他的影片作品开始变少,反而进入了综艺,成为了《极限挑战》的搞笑担当。
一部分原因,是对影片《一出好戏》的准备,另一部分原因,是那段时间,正是黄渤父亲阿尔兹海默症病发的时候。
父亲,总是他心里一直以来过不去的坎。
年轻时,不听话,总是反驳父亲,一股脑往前闯;中年时,又忙于工作,缺少陪伴。
等到某一天,他回过头,父亲已经不记得他了。
后来,黄渤在综艺里说:“不要等老人走丢了,才想起去医院”。
也许是说给大家,也许是说给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