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跑步,因此有朋友会问:You like running? 此时我会苦笑一下,说 Actually no. 他们又问 why you do that ? "Just suffering the pain".
今天突然读到这么一句话"In a world where comfort is king, arduous physical activity provides a rare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suffering."
Exactly.
近些年城市马拉松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商家和追逐时尚的消费者都高喊“享受跑步”的口号。然而我对这类的活动从来都避而远之。有朋友邀我 let's jogging together someday,我嘴上说着wow great! 但是心里却想着 who want jogging? It's just a kind of suffering.
我并不喜欢跑步,甚至恐惧它。
每天6点下班后跑步3公里或者5公里,几乎是必修科目。但是每次出发前我都十分紧张,两腿发软,有时候紧张得肠胃痉挛,需要蹲厕所去缓解一下。站在路边的那一刻,两条腿犹如灌了铅沉重,甚至能感觉到两手微凉发麻。这是我跑步前的常态。
按下计时器那一刻,我便不得不箭步冲出去。
我跑的并不算很快,也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我不喜欢跑步,但却每天都在重复这种痛苦。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20岁到22岁那两年,5000米成绩17分40秒,3000米10分07秒,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如今每一次计时,多出来的时间,对我来说就是衰老的明证。我每天跑步前感受到的恐惧,不止是对“不舒适”的排斥,还有对衰老的恐慌。
但我不得不拼尽全力去跑,因为我不想看到自己比昨天差很多。3公里,在2000-2500米的时候最痛苦,一方面要调整体能,还要缓解腿部的张力,以备最后500米的冲刺。5公里的时候,第4公里最让人绝望,因为只有挺过去才能胜利。在跑步机上测最后500米冲刺的时速是20公里,很多次因为腿软差点摔下来。路跑5公里的时候,无数次因为呼吸节奏没有调整好,脑海里闪过放弃的念头。但是每次跑完走在路上,汗水流进眼里刺激出来眼泪,一边擦汗一边大口呼吸着青草味的阳光,偶尔会因为毛细血管破解感受到嗓子里的腥甜,那时候都会觉得整个城市是自己的竞技场。对手只有一个,就是不断衰老的自己。
大三时宿舍条件很差,没有热水。因为每天踢球完必须洗澡,所以从那时起不得不每天冲凉,整整三年。寒冬腊月,外面飘着大雪,也会敞开水房的窗户冲凉。路过的同学问我,你不冷吗?我都会半开玩笑地哭着脸说“废话,你TM试试”。冷,当然冷。不知多少次,我都会冷得背过气去。研二以后条件好些,宿舍就有热水,但我依然会偶尔冲一下凉,重温年轻时代的冰冻体验,甚至在每年冬至这一天,都要仪式性得在一年中理论最冷的这一天冲凉。
我并不喜欢自虐,只想证明给自己看,我还年轻。
小时候看过蔡志忠的漫画,有一本叫《菜根谭》。读研究生的时候翻过,方知是洪应明之作。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在当下这个舒适为王的时代,科技的进步,服务业的完善,致力于为我们创造一个舒适无比的环境。有数不清的交通工具代步,有电热水热地热太阳能空调来为我们寒冬送暖。我们没有必要去经历那些痛苦,但时间久了,我们却缩短了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范围。若不是在舒适的环境里退化,原来我们还能跑那么快!原来我们还能忍受那么冷的气温!原来我们还能挑战那么高的海拔!在舒适为王的世界里,我们丢掉了一切可能。有个段子叫“喝最烈的酒,去最好的医院”。街上的医院鳞次栉比,药店的抗生素琳琅满目,多少人一年到头因为偶然风寒就去打针输液开刀。自从大三以来,我只去过一次医院(两年前在簋街的胡大饭店吃了不干净的海鲜造成急性肠胃炎,当天聚餐三人全部中招)。即便是在流感肆虐的季节交替里,也没有什么病痛是一壶热水解决不了的(也因如此认为所有病人靠一壶热水就可痊愈,不熟悉“照顾生病女同学”的套路导致单身多年)。
我不喜欢跑步、冲凉和旅行,但我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原来作为“人”这种生物,我年轻的躯体可以完成这么多任务。我可以忍受海拔5600m+的稀薄空气,可以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赤裸上身玩耍,我可以忍受地表50多度的高温,可以潜入水深8米的海底(这个记录并不很光彩,但是自己的极限)。
Human is awesome, that's it.
尽管我们不可能去冲击世界纪录,但是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记录。奥运刚刚结束,我们不该只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并不是鼓励职业运动员去争金夺银,而是提倡全人类(60多亿人类的全集)应该“更高更快更强”。
我们强身健体,可以不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可以不为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灵魂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可以不为单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为喝最烈的酒,吹最冷的风,不用去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