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怎样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见:

读书是最基本且重要的输入方式。

什么是“低水平勤奋陷阱”?

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摘抄,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但从不花时间去加工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这就是原始的读书方法,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就是低水平勤奋。

低水平勤奋的原因是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这种方法引导下,读书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不是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怎样升级读书方法,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不仅可以通过已有知识记忆新知识(比如记忆宫殿法),还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这样读书成效会进入一种产生复利效应的状态,读过的所有书都将为你未来获取新的知识提供帮助。

读书时将新知识和哪些已有知识进行联系会更有成效呢?

将新知识与已有的临界知识联系会更有成效。每一种临界知识都是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因此,这些临界知识可以频繁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景。

感:

以前,我的读书方法就是比较原始的,追求阅读的数量而不是认知深度,看了很多书,结果能回想起来的没有多少,对自己行为由帮助的更是稀少,这就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奋,以为自己看了很多书,其实只是勤奋的假象。

现在使用「见感思行」的思考框架做读书笔记,发现这种方式恰巧就是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相联系,不知不觉就升级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思:

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是更有效的读书方式,既能帮助记忆,也能形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孤立的知识,大脑是不擅长记忆的。

而「见感思行」的思考框架,恰好就是这样一种有助于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的做笔记方式。

「见」就是阅读时的输入,如实呈现作者的观点和思路,这是新知识,而「感」则是调动感知能力,表达对新知识最直接的感想,这是初步的联系,「思」更近一层,有意识地将新知识与自己的已有知识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建立知识网络,「行」则是思考怎么将新知识用上,这是更直接的联系。

比如,我将「见感思行」框架和这次学到的新知识相联系,就是一种实践过程。

行:

完善「见感思行」的思考框架,通过「见」总结归纳新知识,通过「感」、「思」、「行」三个维度,在情感上、思维上和行动上将新知识与自己的已有知识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建立更深度的链接,形成知识网络。

参考资料:《好好学习》/成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