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玩简书,其实无非是能找个地方抒发一下情绪,记载一些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喜欢怀旧,晚上做梦经常能回到儿时或少年时的场景,沉醉其中,早上醒来还不停的回味。索性用简书的形式来记录。
方便的口语话太多,如厕,出恭,大小号,唱歌,洒水,解手…今天想说的是地方的和方式的改变。
记忆中最早见到的用具,那时人小,也蹲不下来,小屁股正好放入大敞口中,加上下底的圆角支撑只要不乱动基本不会发生倾覆,是居家必备之良品。八十年代最流行,不过冲洗比较麻烦。每天早上必须捧着盖上盖子去公厕倒掉。
再大点就见到了这个货,因为家里老人多,看见奶奶爷爷辈的都使这个。听老人们讲,这货以前都是嫁女儿的陪嫁,有讲究的还用红酸枝。现在基本绝迹了,全当科普了。
上学后就见到了这种场景,开始心里中有点发怵深怕一不小心会掉下去,基本全程会用手撑着地面好让自己保持平衡。那时真心佩服那些悠闲的大人们,嘴里叼着香烟,手上拿着报纸,还能和边上的人搭话,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一蹲就是老半天。我能坚持几分钟就不错了,每次出来两脚都发麻。随着年岁的增加,慢慢的我的中国蹲也很有水平了。
那时都是旱厕,低头就能看见下面的东西,又是还能看到老鼠在上面奔跑,夏天还能看到好多白白的蛆虫。环境那叫一个脏乱差。夏天晚上去,不带一盆儿蚊香一准儿一屁股包。冬天长一会儿屁股就冰冰凉。
男女厕所就隔一堵墙,隔音效果还奇差,你在这头都能很清楚的听到隔壁婆姨们的八卦,就是味儿太大待不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