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麻烦的麻烦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以中铁员工的身份,在凉山州参建著名的大桥水库工程。现将当时的一些趣事及见闻记录下来,表示深切的怀念之情。
凉山州是彝族自治州,位于我们四川西南部。这里四面环山、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这里的人更是热情好客。每到六、七月份,彝族老百姓就从雪山上挖来天麻、虫草等珍贵药材,坐着拖拉机带到集市上卖,然后又转乘中巴车到县城去购物。
这一天工程队的小郐到县城去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亲人寄钱,回来的时候在车上与一位购物而归的彝族少女坐在了一排。小郐是个近视眼,戴着深度的眼镜,捧着一本《中国交通地图》正使劲在咀嚼,这时,旁边的彝族姑娘感到很热 ,起先只是把鞋脱了,把脚换来换去地架在膝上晃悠,越晃悠越觉得凉快,后来干脆把脚放在坐位上,侧身抱膝看窗外。小郐仍然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这样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小郐发现有人用肘在撞自己,他以为车上人多,拥挤,也就没怎么介意,后来感到顶、撞得厉害了,就转头朝顶撞的方向望,见那位彝族少女正瞪着眼也望着他,很怯,又十分温和地对他说:“把脚给我吧!”
小郐十分不解,以为彝族少女是不是对自己有少男少女之间的“那个意思”,忽然又想到队上公安员常提醒大家,民族地区风俗繁多,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他深怕惹麻烦,就赶紧扭过头,也不答话,继续读书。
“把脚给我!”少女加重了语气。
小郐一愣,说:“我,我这没你的脚呀!”小郐实在迷惑,明明这少女的脚长在她自己身上,怎么会问他要脚呢?然而少女急了,站起来还是问他要脚。小郐四处张望,可车上又没有队上的人,因此也就指望不上有熟悉的人来“搭救”自己。他只得抬起眼睛,一付十分惶恐的样子。
这时候车上的乘客都望着俩人。从前排很快站起一个中年彝族妇女,过来弄清楚事情原因后,也督促小郐把脚还给少女。彝族男人大都娴于摔跤,妇女也略通此道,中年妇女见小郐睁着眼睛还是听不懂问他要”脚”的意思,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急了,走过去一把就把小郐提了起来,同时,少女趁势从坐位下就捡起一只崭新的鞋,扬起鞋对小郐解释说:“我没有找你的麻烦,你睬着了我的脚,我才要你把脚还给我,因为我马上就要下车了。”
实际上这则笑话是“脚”和“鞋”的概念问题,是语言障碍造成的尴尬。彝族百姓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但跟汉族人说话还是用汉语,只不过有时候发音吐字不是十分准确,如果不了解的人,就有可能造成些不大不小麻烦的事。
别具特色的吃法
大凉山盛产土豆、辣椒、花椒,这里人不管是汉族还是彝族都有一种美食吃法,叫“打蘸水”。就是把辣椒面、花椒面、盐三种佐料拌在一起,入碟,然后把各种蔬菜用开水煮熟,就这样蘸着碟里的佐料吃,吃起来如同火锅,满口生津,吃得通身冒汗。最大的特点就是盘里的“蘸水”里面并无一点水分,其实就是干蘸,即经济、又实惠,还省事、方便。
凉山地区很多办急事出门的人,身上就带一些煮熟或烧熟的土豆,在路上当饭吃。一些比较讲究的有心人,也随身带着“蘸水”,这样即省钱又解饥。介绍到这,你不妨照此法回家也打打“蘸水”,确实别有风味,起码可以为你的餐桌增添一道特色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