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播音核心:
富人从来都不为钱工作
富人只让钱为TA工作
633 穷爸爸富爸爸(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他从小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两个爸爸的影响,其中的一个是他的亲生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博士头衔,并且相继在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深造。后来担任夏威夷州的教育厅厅长,一辈子勤奋努力,收入也算是丰厚的。在别人看这已经是成功人士了,可以说是吃着皇粮的高级知识分子。是不是?很多人都很羡慕!
而另外一位爸爸,是清崎的同学的爸爸,只有初中学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虽然没有亲生父亲那样很高的学历,但是这位爸爸却拥有高度清晰的财富认知,也就是说财商很高。
其实这两位爸爸看上去都很成功,但是亲生爸爸却一辈子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潭中挣扎,可以说是一辈子操劳,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只留给孩子一堆账单。而另外一位企业家爸爸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去世的时候留下来的是慈善机构,教堂,还有巨额的现金遗产。
在清崎成长的过程中,他不断的接受着这两位爸爸的教育,但是两位爸爸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却完完全全不一样。对待同一件事情的观点在清崎身上就发生了剧烈的碰撞,一开始清崎并没有简单地选择或者拒绝谁,他在自己思考和比较之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随着清崎自己慢慢长大,变得成熟,他还是追随了富爸爸的价值观,最终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非常有钱的人,避免了和自己亲生父亲一样为了个人财务而操劳一生的命运。
那这两位爸爸的思想是如何碰撞的呢?从这里面,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思维差异。穷爸爸说:“贪财是万恶之源,人就应该懂得节制。”而另外一位爸爸说:“贫穷才是万恶之本,贫穷会放大人们向恶的一面,把我们向善的一面给磨灭掉。而与之相反,有钱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才能够消灭掉这世间更多的恶。”从他们对待金钱的理解就开始截然不同了,那么后面所有基于金钱的价值观也自然变得完全对立了。
比如,当面对一件昂贵的商品的时候,穷爸爸总是习惯说:“这个东西太贵了,我可买不起,算了。”而富爸爸说,绝对不能这样说话,他总是说:“我想要这个东西,我怎么才能够买的起?”你看这两句话,穷爸爸的是陈述句,他让人放弃,而富爸爸的是疑问句,促使人们想办法。如果我们下意识就是“买不起”的时候,就会放弃思考,这无非就意味着精神上的懒惰;而那一句“我怎么才能够买得起”,是迫使我们积极主动的去寻求解决方案。最终的结果呢?当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一个爸爸总是选择逃避,而另一个爸爸总是想办法去解决它。
这样随着时间的积累,富爸爸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就变得越来越强。就类似于一个经常去锻炼的人和一个总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在体质上长期来看就会发生明显的差异。身体上的懒惰会让人虚弱,而精神上的懒惰会让人贫穷。对于其他的问题也是这样。一个爸爸说我不富有,是因为我要抚养孩子,而另一个说我必须富有,因为我有孩子需要我抚养。
你也会发现,有的父母他会经常说我没有时间去学习,是因为我要看着孩子好好学习。而有的父母说,正是因为我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所以我才需要好好学习。你会发现,一个人的借口往往正是另外一些人的理由。一个爸爸禁止在餐桌上讨论钱和生意的话题,而另一个爸爸鼓励这么做。
在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时候,穷爸爸教清崎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以后你就有一份好工作了。而富爸爸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以后你就可以开公司,去给别人提供好工作了。当谈论起对生活保障问题的时候,穷爸爸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政府和公司身上。他相信政府和公司会关心和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他总是很在意加薪,很在意退休政策,很在意医疗补贴,对他来说,职业保障比职业本身更加重要。而富爸爸完完全全信奉经济自立,他反对这种所谓的理所应当的心态,他认为正是这种心态才造成人们的软弱,还有贫穷。
我们看一看清崎的两个爸爸是如何指导他的人生选择的?穷爸爸就和我们大部分家长一样,让清崎好好学习,拿到各种各样的学位,找一个高工资的好工作,成为一名专业人士,然后用自己的时间和技能去赚钱,为金钱工作;而富爸爸鼓励清崎学习成为一个富人,了解钱的运动规律。
富爸爸经常说:“我从来不为钱工作,我只让钱为我工作。”请注意了,我们整本书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富爸爸给清崎的这一句告诫:“富人是从来都不为钱工作的,富人只让钱为他自己工作”,可以说这是穷人和富人最本质的区别。明天我们看一下富爸爸是怎么给清崎上这一堂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