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读书和修养没有直接关系,但读书可以是很好的修行。
听马家辉一档节目,他的读书心得和建议有六点,作为读书法的一种记录,既要记录,也要实践,是否可行,自己有了收获才算。
一:自律。
果然做任何事情就像做人本身一样,离开自律就难成效。读书更是,书是自己要读的,跟要考试的他律不一样,自己读的书能增加生命的宽度。
马家辉被称马叔,已经从帅哥变成了叔级,眼看就要变爷辈,他说的读书自律要放在第一位,怕也是经过了不够自律之害吧。
一副好的身材,一个丰富的行囊,一个宽厚的灵魂,哪一个不是靠自己得来的呢?这点我认可。也是我目前最难做到的,自律实在是修人的最高段位。这几天因为追剧,本来就没有规律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慌乱以及不安。自律是自我秩序有力的力量,稳定地增长自我的价值感,必不可少。
自律可以养成习惯,习惯以后就变成一种自动化,会越来越上瘾。要紧牙根,累积资本,踢走拦路虎,下功夫付出会有收获。
二:专注。
每天早一个小时,晚一个小时,把手机等影响自己注意力的东西放在一边,专注地读书早晚一天两个小时,一年就有730个小时在读书。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年有30天在不休不眠地 读书,想想滴水穿石的力量,功夫都在细微处。这么多的时间用在读书上足以改变眼界和想法。
三:杂食。
先从感兴趣的书读起,在读书刚开始的这一段很重要,读了很多烂书以后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人只有多读书以后才有判断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书。
四:主题
找出相关的书来生根深耕,可以和杂食书籍交替读书,避免枯燥。不容易麻木,改变读书口味可以保持读书的乐趣。
五:网络时代多利用一些参考。
先看一些解读,了解书籍的基本信息,但要保持自己多书籍的独立思考,不要受到事前参考的影响。特别是读一些经典书籍,可以多参考各种解读的评论意见,增加阅读的速度。
六:小说。
一定要读小说,打开生命的宽度。
读书就像吃东西,跟每个人的经历和年龄不一样,书不一定读完,要合自己的胃口,知道书的主要的内容和说法,知道作者的套路,把这些观点和新鲜得到的感悟放在自己的知识谱系里。就好像放到一个大的柜子里,每一个柜子里有不同的主题,当你要和其他书籍、观点归类时,能一下子用得出来,成为你的知识结构。读任何一本书先要明白属于哪个柜子里的知识,自己是否需要补充阅读。
从来不需要每本书都读完。
读书要做笔记,或是在书上做圈点,语句、观点、知识。贴小字条,这些过程和动作可以帮助加深记忆力,善用视觉记忆。
马家辉的六点读书建议,都是极个人的介绍。阅读是个人的,它也是需要方法的。每一种阅读方法是否合适你,就得多看多记录,才能有所收获。
金克木的《书读完了》:读书就像看一颗植物,我们都看花果,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个花果是必须连着枝叶的, 枝又要连着枝干,枝干底下必须有根。同样的,读书要读这个根,根就是书里面的经典。
广泛地翻阅,深入地深耕,马家辉的读书之见和金克木的读书见解,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