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不是补天的顽石幻化,他只是肉体凡胎,那石头不过是含在他的口中,随着他一起来这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见识一番。他也不是神瑛侍者下界,甄宝玉才是神瑛侍者,绛珠仙草幻化的林黛玉原本是来还泪的,结果泪尽而亡,却是错付了。
好风从初三开始读《红楼梦》,因为喜欢,断断续续读了很多年,读了很多遍,对《红楼梦》的情节大致还是熟悉的。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做梦,梦到一僧一道对话说: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当时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后来绛珠仙草修成女体,因尚未酬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好神瑛侍者下凡,那绛珠仙子便想,受了神瑛侍者甘露之惠,自己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自己也去下世为人,只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也算偿还得过了。
所以《红楼梦》中,林黛玉时时为贾宝玉伤神,不时流泪,最后泪尽而亡,了结了一段风流公案,林黛玉也成了情深不寿的代表人物。
最近翻阅《周汝昌校订评点本石头记》,老先生在批注中写道:
“雪芹原意绛珠草感激神瑛灌溉之恩,故曰:我亦随之下凡,以泪还债。此还泪一案情事甚明,而石头只是“夹带”于此案中而一同下凡者,与神瑛为两人两事。而绛珠误认貌同之假玉为真(甄宝玉),此本书精神奇幻之原旨”
按照老先生的说法,甄宝玉才是神瑛侍者下凡,而贾宝玉并不是,林黛玉一生竟是错付了!
《红楼梦》运用嵌套式的叙事结构,本来就让情节扑朔迷离了,又加入了梦境、仙境等元素,奇幻中带着神秘,让好风这样的读者多年流连其中,欲罢不能。
如今好风再读周汝昌老先生的批注版,其实是颠覆了之前的认知。
按照周老先生的说法,林黛玉还错了眼泪,真正的神瑛侍者是甄宝玉,那么《红楼梦》这本小说的悲剧色彩更浓,细思那种幻灭感更强。
可是对于这一结论,好风还是有些疑惑的:
首先,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没有“木石前盟”,那么他们第一次见面似曾相识的感觉从何而来?
在《红楼梦》通行本第三回,林黛玉初见贾宝玉,只一眼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到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而贾宝玉在换完衣服回来,看到黛玉,直接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说宝玉胡说,他怎么可能见过林黛玉,宝玉便说:“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如果贾宝玉不是神瑛侍者,只是貌同,林黛玉会错认,贾宝玉本人怎么可能有“旧相识”之感呢?
其次,如果贾宝玉不是神瑛侍者,他只是肉体凡胎,那么他游太虚幻境时遇到的种种情况该怎么解释呢?
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这一章的开头,戚蓼生对点评道:
万种豪华原是幻,何尝造孽,何是风流?曲终人散有谁留。为甚营求,只爱蝇头。一番遭遇几多愁,点水根由,泉涌难酬。
其中“万种豪华原是幻”难道不是指向神瑛侍者幻化人形下凡?
而“点水根由,泉涌难酬”应该是照应林黛玉还泪一事吧?这一章在叙述贾宝玉游太虚幻境,那戚本的回前评自然就是针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说的,应该不关甄宝玉什么事。
另外,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过程中,警幻仙子给他听《红楼梦》曲,三支曲子都别有深意。
其中第二支 《终身误》写道: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个曲子难道不是预示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最终结局吗?
其中“木石前盟”是说宝玉和黛玉的关系;“金玉良缘”是说宝玉和宝钗的关系。“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是《红楼梦》的精妙构思之一,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让宝玉娶了宝钗,但一直思念黛玉,就是顺着这个脉络续的。
如果林黛玉还泪贾宝玉还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木石前盟”就不成立,那么这首曲子岂不是无从解起了?
有读者在读了周汝昌老先生的点评之后,深以为然,说《红楼梦》曲的第三支曲子暗示了黛玉是错付了。
第三支曲子是《枉凝眉》,开头几句写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好风反复读这个曲子,并没有读出错付的意思。“没奇缘”只是假设,而非事实,这句话重在强调有缘无分。
“阆苑仙葩”就是指绛珠仙草,“美玉无瑕”一定不是指甄宝玉,而是贾宝玉,整部书大量篇幅就是围绕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写的,他们是遇见了,前生有缘而今生无分,这才打动人。
总之,以好风目前的见识是很难理解周汝昌老先生的论断了。
但是想一想《红楼梦》这部小说如果林黛玉真的还泪还错了,那种幻灭感就更强了。不知道喜欢阅读这部书的其他友友能不能接受,反正我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