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享人 点妈 . 讲师 LULU
这次课程主题:当小孩子“打人”该如何管,背后原因是什么?
大家注意看下哦,主题中的“打人”我用了双引号去标注,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时候宝宝用手去拍别人或者我们所看到的打,并非真的是去打人
我们今天的分享结合大V妈妈课堂中LULU老师的直播课程:-“为什么你的孩子经常打人或被打?”,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相关内容进行。
一起探讨话题有:
1、孩子为什么会“打人”?
2、孩子“打人”如何处理?
3、孩子“被打”了我们怎么办?
4、平时如何防患于未然-教会宝宝如何表达友好?
5、其它,自由探讨。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孩子为什么会“打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总结了两点,第一点:3岁前或者3岁左右的宝宝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有时候打人是他对某种需求的表达方式,他可能不知道除了通过“打”其实还有别的方式用来表达需求。
当他们想要表达却无法很好表达自己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使用他们更熟悉的方式,就是身体,于是就会出现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暴力行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
所以,从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引导。
第二点:长大一些的孩子打人,往往是不知道界限: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界限”,界限就是,作为自己,你不能被侵犯的东西是什么,作为别人,他不能被侵犯的东西是什么。界限告诉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例如: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总是为别人着想,认为别人很重要。这就是界限不明确的表现。
那么在面对小孩子“打人”如何处理?
三步走:
1、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2、帮助孩子进行情绪梳理
3、重视道歉的过程
1、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面对孩子的打、推人时,必须肯定的说:伤害别人是不对的,你必须用语言表达,而不是用拳头。
再要告诉他:“小朋友/爸爸/妈妈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打的,如果你想……你可以告诉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
分享一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案例:
因为我们这样的表现,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打人”的行为原来是可以得到关注,让父母和我进行互动的方式。那以后,她出门,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就会用同样的方式。
另一种家长会是另外一种极端,一看到孩子打人,就觉得特别气愤,于是也会打他,或者教训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惩罚让孩子记住不可以打人。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这样的行为有点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还不能明白“惩罚”的意思,相反,我们父母的行为本身在给他们进行一个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学会了“原来就是可以打人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做的。”
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马上把宝宝移到一旁,用平静并且坚定的语言,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不打人,打人会让他人受伤”,来进行制止。这里最关键的是要让宝宝可以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样才能认真听我们说话。
三步走第二、帮助孩子进行情绪梳理
制止后,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处理。
Ø 如果宝宝已经很生气,先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说出感受(如果是大点的孩子可以询问她的感受),“你很生气对吗?非常生气,这么大的生气!”,边说可以边比划个西瓜样子,对于小宝宝来说,生气程度用大小来表示更加直观。
这个行为其实是在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让他们慢慢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情绪是什么。只有先明白了情绪,才能再学会如何控制情绪。
Ø 如果宝宝没有生气,只是在表达友好却下手过重的话,我们可以和孩子说,“你是希望和你一起玩对吗?你可以这样告诉她。”然后示范给宝宝看,比如我家是边挥手边说嗨。这个行为是在认可宝宝所谓的“打人”其实是在表达,只是我们需要告诉他们如何用正确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
如果进行了情绪梳理后,孩子还继续有打人的意向,那就可以说,“如果你继续打人,我只能让你去其他地方玩了。”这是很清晰地和孩子表达了,对于不被鼓励的行为,他是需要负责后果的。
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哦
三步走第三:重视道歉的过程
这是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都会容易忽略的。面对孩子打人,我最关注的是弄清楚谁的错和教育孩子,却忘记了道歉。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让孩子学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做错不怕,但需要学会道歉。
当在引导孩子的不得当的行为时,我们要做的是要:积极倾听以及回应他的感受。除了接纳他的感受/情绪外,一定要告诉孩子,你还希望他之后要怎么做,把正确的方法告诉他。
话题三:我们家孩子不打人,但“被打”了我们怎么办?
因为父母没有教会孩子界限。比如,大人总是强行要求孩子分享他的物品,他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也没有力量去保护自己。
那当孩子被打了我们怎么办?分两种情况
1.如果你在场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站出来保护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事后不要去说教:“你怎么让他打你,下次你要……”因为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他做得不好,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你的鼓励,而是否定。你只需要保护他,给他力量,让他知道:自己很重要,是不能被打的。
2.如果你不在场
事后你知道孩子被打了,有些人可能会这样做:劈头盖脸骂孩子没出息,或者马上说教给他支招。其实LU LU老师建议的做法也是你最需要做的是:倾听、陪伴、共情。
孩子被打心情本来就不好,他需要你看到他的委屈,而你的说教和责骂只会让他自我否定,于事无补。 等孩子情绪稳定心情好转之后,父母可以在家跟孩子玩相互攻击的游戏,在游戏中用行动告诉孩子如何拒绝攻击。行动教育肯定会比语言教育的效果来得好。
话题四:平时如何防患于未然-教会宝宝如何表达友好?
(1)日常生活示范:
平时在玩的时候,父母需要有意识地教宝宝如何正确地表达友好。比如,去抱抱娃娃,教她去亲娃娃,她要摸娃娃时,我会边示范给她看,边说,“轻轻的,温柔的”。平时见到朋友来家里玩,教小孩挥手说,嗨,来打招呼。这些示范其实就是在教宝宝,当她们语言还不完善,但他们想表达的时候,怎样的动作才是正确的。
这针对小一些的孩子的生活示范
(2) 教会孩子立界限:
为了避免孩子打人或被打,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立界限,怎么做呢?两个方法:
Ø 尊重孩子的需求
小孩子都是很自我的,物权意识也是很强烈的,如果他不愿意分享,那么不要强迫他,让他决定自己的物品怎么处理。父母尊重他,他才会尊重自己,他会明白自己是很重要的,他可以不被强迫分享,也不能被打。
Ø 尊重自己的需求
父母本身也很重要,我们不需要总是牺牲自己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要学会看到并尊重自己的需求。比如,如果你下班回到家已经累瘫了,而孩子非要缠着你玩游戏或读绘本,那么告诉他:“妈妈需要休息,我只能给你读一本(或聊天),好吗?” 当你尊重你的需求,在家里孩子也会尊重你,在外面他也会尊重别人,不会轻易打人。
教会孩子树立界限很重要,否则其他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
对于打人或者被打,我们都要分清楚是偶然还是经常~
若孩子和别的孩子闹别扭的时候,必须同时表达两个人的感受,说出两个人的需求。
首先去判断这件事情:
1、是否是偶尔发生的,没有人生伤害时,可以不管,
2、如果这件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尽量让他不升级,及时站出来帮助他们表达感受和需求;
3、已经升级了,很激烈的时候,把双方分开,首先让彼此都不受伤害;
4、当彼此都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再去解决问题(抚摸)。
在这个时候,不要去揪问题发生的起源是谁,要去关注孩子当下的感受和需求。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孩子有 打人或被打现象,可以去听一下LULU老师的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