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
听完第一次的领读后,第一感觉是老生常谈,第二感觉是怎么都在说永澄老师的领读。尤其在听领读前已经看过永澄老师的分享,会老觉得怎么这不是已经看过了的吗?加上中间还有一些分神,所以整个领读听完感觉没太大收获。而且作业没有当天发布,印象是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才发,其实当下有点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的感觉。
开始写作业
作业发布了三个反馈表单,我填完第一个表单,打开第二个表单的时候感觉:额,先放一下,等我把练习作业看完再说吧。而且当时对于看包装其实很没底,不知道到底要看什么。
于是开始跳过第二表单接着看第三表单,问过小生老师之后就开始一本本书的开始进行刻意练习和记录。我大概是在周二的时候完成了一本书的看包装的练习,感觉这种通过包装刻意寻找某些信息的过程对于自己是一种全新体验,过去自己基本上就随意的看看标题、副标题、作者名字、推荐上架分类,再看看推荐语就直奔正文去,很多时候看书就跟看个故事一样,而且看过大多是水过无痕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收获甚微。
然而接着就懒癌发作一直到周六下午才接着看多两本,但是在刻意练习的时候,已经略懂套路所以有点马虎了事,且后面两本已然不愿意练习。
对于本次作业的反思
其实昨天还在想这次作业要怎么写,都第二次领读了不如就跳过不写算了。直到听完小生老师领读02,看完老师<看包装训练之后的心得体会>,重新反思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通过积极参与这次活动,培养自己专注阅读和输出的习惯,让分享输出成为自己的阅读常态。
为什么要培养自己专注阅读和输出的习惯?是因为我阅读不专注乃至于不能吸收提取生成自己的收获,而说到底其实是自己缺乏思考,看书的时候漫不经心没有思考提炼所以无法输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为什么要通过小生老师的共读活动来帮助自己?跟着小生老师学习怎么吃透一本书,学习别人在阅读的时候是怎么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去思考,去跟作者对话,去融会贯通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扩展阅读更多的辅助信息,去形成自己的主题阅读框架等等。
如是,对于这次学习,我应该要以积极主动为第一要素,通过刻意练习为抓手,最终达成作品声音的输出。
下一步行动计划
1、老老实实的完成刻意练习作业,每次5本,抛弃掉“都是套路”的旧有思维,对于每本书的练习都尝试挖掘新的套路,激发思维。
2、多想为什么。无论看书,做作业,听领读,都要多问为什么,自己给自己留作业,推动自己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