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懵懵懂懂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你,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说话……等你稍微长大一些了,父母仍然要不厌其烦的告诉你,你要……他们反复的用言语告诉你,要“防”,要时时保持警惕,保持对他人的防备心理。
你以为你上大学了,你长大了,父母念叨这么些年了,你自己都记住了,都懂了。更甚者,老师,各色社会上的人士都曾在不断地提醒你。你觉得那些他们提醒的,担心的,你认为很傻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不以为然。
但事实的这一巴掌来的猝不及防,你以为逃过了别人借身份证的骗局就ok了。实际上,他们还有很多借口,没钱吃早饭,坐车钱不够了,甚至连坐车都会被骗钱。你可能会在事后懊悔,反思,发誓下次遇见了会怎么怎么样。但你接下来的经历却总是与想法相反,在被骗,被坑了几次后,你决定,避开这些。远远避开陌生人,不做出租车……
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是妈妈在你被骗后笑着说的“你真有钱”,或许是同学们几句愤慨后的不甚在意,或许……让你选择了这样的做法。在你过去接受到的信息里,“防”被不断的放大,但他们从来不告诉你怎样防,遇见了又该如何处理。而你多年“安全的”生活,让你对社会太过放心,让你觉得你觉得触目惊心的事情不会在你身上重演,让你觉得自己很安全。
但你长大了。正是因为你长大了,你就要懂得,也必须懂得,社会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安全”。你要自己主动的接受这种“防”的观念,并将其武装在自己的脑海里,即使是避开也是坦然的避开。
谨记,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古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