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本姓夏。他是H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的副高主任。
几乎他所有的男同事都和他一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秃顶——无论年长与否,只是秃的程度不同。想必这是一项费脑子的工作。
不过,查理的脸生得十分俊俏,在一对剑眉之下长着一双深邃的眼睛,很像一位物理学家的眼睛,如果我没弄错,应该是爱因斯坦。
我第一次见到查理,是在六年前,浏览他们医院的官方网站,比较了所有的精神科医生的照片,他显得最有智慧也最细心——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尚算准确。
在当今精神障碍成为流行病的情况下,我也无奈成为芸芸病患中的一员。于是,我和查理有了第一次会诊。查理每周二上午坐诊专家门诊,我赶的早班列车去的H市(毕竟那时还没有通高铁)。
“11号XXX,请到专家门诊处就诊。”听到叫号后,我进了门诊房间。
他先是向我点头问好,颇有礼貌的举动,至少对于一个精神障碍患者来说,确实如此。他并不像其他的医生那样,开口就问得病的经历,毕竟那些经历只会加深患者对痛苦的记忆的印象。他若无其事的问了一句:“最近有感到哪里不舒服吗?”
“我总是想起一个人。”
“什么样的人?你喜欢的还是你讨厌的?”
“非常厌恶。”
“如果你愿意尝试说出口,能否说说他是如何伤害你的。”
“他并没有直接伤害我,我和他互不相识。”
“你是从新闻媒体、电视剧里知道他的吗?”
“没错。”
“那你为什么十分厌恶他?是因为他的长相还是他的为人?”
“为人。他杀了人。”
“你有没思考过,你为什么厌恶他?仅仅是因为他杀了人这件事本身吗?”
“我害怕,我总想起他的脸。”
“你觉得他能直接伤害你吗?”
“不能。”
“他像那些过去伤害过你的人吗?”
“……像。”
“他们还能伤害到你吗?”
“似乎不能。”
……类似于这样的问答式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查理在病例卡内页写下一大段诊断书。他凝视着我持续了半分钟左右,说道:“你的头脑很清醒,没有产生幻觉,这是好现象,希望你继续保持。不要逞强,但可以尝试着勇敢。”我向他道了谢便去取药了。
这次会诊已经过去六年,我从未得到他的任何联系方式,更别说和他成为朋友,曾经却能像知己一样倾诉苦恼,由他来承受一部分痛苦,依然对我微笑以待。我很感谢他,虽然无法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