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字是我在简书上的「我帮你读」系列文集中,我帮你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文相对应的详细读书笔记。如果是第一次来读「我帮你读」系列文章,那么可以去看看「我帮你读」系列目录、序言及规则。
本文关键点:
- 不同的书阅读标准不同,有的需要精读,有的可一掠而过
- 主动的阅读。主动。主动。主动。越主动效果越好。
- 掌握结构
为了资讯而阅读vs为了理解而阅读
读者面对一篇文字需要提出的问题(这四个问题贯穿全文,无论读什么著作,都可以问出这些问题,或这些问题的变种):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这本书内容真实吗?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究竟有什么意义?
结构
- 基础阅读 (学前)
- 阅读准备阶段
- 学习简单读物
- 快速建立字汇
- 精练与增进,消化阅读经验
- 检视阅读
-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 书名页,序
- 目录页
- 索引
- 出版者介绍
- 上面四个之后,挑选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稀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 粗浅的阅读
- 一次面对一本难度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
分析阅读 —— 论说性著作
- 第一阶段 - 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结构性,回答问题1)
- 规则一: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
-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即大纲
- 规则四:发现作者的意图,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实用性书籍:找出作者想要你做什么)
- 第二阶段 - 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诠释性,回答问题2)
-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 规则六:找出最重要的句子,找出其中的主旨
- 规则七: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 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为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如法解决的问题,(实用性书籍: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
- 第三阶段 - 评论 批判 (评论性,回答问题3、4)
-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 规则九:在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争强好胜、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念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 区别真正的知识和个人意见
- 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前三点或是或非,如果不能提出相关的作证,那就必须要同意。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本书暂缓评论。)
- 规则十二: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 规则十三: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 规则十四: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 规则十五:证明作者的分析和理由是不完整的
-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 第一阶段 - 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结构性,回答问题1)
-
主题阅读
- 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
- 观察研究范围:准备阶段
- 针对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
- 主题不好判断。主题是跟着阅读走的,而不是事前就能定下来的。
- 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建议、书中的书目索引、主题工具书、还有互联网。
- 使用检视阅读来迅速判断哪些书的哪些部分是有用的,并对主题建立起清晰的联系。
- 针对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
- 主题阅读五个步骤
- 找到相关的章节
- 再次浏览一遍书目,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 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某本书。
- 一本书对你的帮助可能与作者本身的写作目的相去甚远。
-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 带引所有作者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 统一所有作者的词义,强迫作者们使用你的语言。
- 理清问题
- 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
- 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得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作者来回答。
- 第一个问题通常跟我们再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存在或特质有关(e.g. 爱情是盲目的吗?)。
- 第二个问题可能跟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或这个概念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有关(e.g. 为啥是盲目的?论证和例子?)。
- 第三个问题可以回答前面问题所产生的影响(e.g. 盲目的后果?因为是盲目的所以要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达到特定效果?)。
- 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得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作者来回答。
- 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
- 界定议题
- 一个问题很清楚,并且确定作者们会用不用的方式来回答,议题就可以确定了。
- 答案的不同除了可能来自于不同的观点,也很可能来自于对问题本身的认知不同。我们要避免后者。
- 将针对一个问题的所有议题分类,将争议的前后管理顺清整理。
- 分析讨论
- 把问题和议题按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
- 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议题之前。
- 各个一体之间的关系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 我们可以找到的问题答案而言,与其说是立足于任何一组主旨或主张上,不如说是立足于顺序清楚的讨论本身。
- 找到相关的章节
- 辩证的客观
- 主题阅读的目的,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而是绝对客观公正地报告陈述。
- 面面俱到,而自己不预设立场。
- 为了避免偏见,读者可以不断地回头参阅作者们的原文并引用。
- 主题工具书——告诉你在广泛的资料中,去哪里找和主题相关的章节
- 可以帮助读者:启动阅读、建议阅读、指导阅读。
- 主题阅读加上主题工具书,可以:
- 主题可以给读者一个诠释所读章节的方向。
- 针对同一个护体,从不用书籍中收集出来的章节,而已帮助读者强化对各个章节的诠释能力。
- 如果主题阅读被运用在不同的主题上,而且同一个章节被引述在不同主题下时,读者可以发现这些章节的丰富意义。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 提出并回答问题
- 笔记
- 结构笔记 - 检视阅读
- 概念笔记 - 分析阅读
- 辩证笔记 - 主题阅读 (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
一本书的分类
- 实用 vs 理论
-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历史、科学、哲学等)
赞同或反对作者 - 以下三种心态是明智与有益的对话中必要的条件
-
争辩时注意带进去的情绪,否则你的争论会流于情绪化,而不是在说理了。
- 读书的好处是去学到什么,不是将对方打败。就像反对一样,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否则,这样的读者是情绪化的,不是理性的。
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弹出来。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
要化解盲点,尽力尝试不偏不倚,要用同理心来阅读一本书。
在了解但不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声明:
- 你的知识不足
- 你的知识有错误
-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让人信服
-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读者不能任意使用这些工具,要确保自己能够确定作者的问题,并且能够证明自己的论点,然后注意上面3种心态。除非这些指出来的问题确实和作者的结论相关,否则没有理由去做这样的评论。
辅助阅读
- 相关经验
- 一般(common)经验 vs 全体(universal)经验
- 尝试对某个观点举个例子来判断自己的理解
- 其他的书
- 互相有关联和前后顺序
- 导论与摘要
- 要先看书,再看导读,这样有的放矢。反之,读者只能接近导读者的水平,甚至观点。
- 工具书
- 使用工具书,必须先有一些想法,不管有多模糊
- 要知道在哪里找到你的答案
- 必须要知道这本书是怎么组织的
- 必须要知道你想找的是什么,在哪一种工具书中能找到这样的东西
如何使用字典 - 文字的规则:
- 文字是物质的——字+声音
- 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文法与用法
- 文字是符号——符号有一或多种意义
- 文字是约定俗成的——每个字都是历史,都有变迁
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 事实的规则
- 事实是一种说法(proposition)
- 事实是一种真实的说法
- 事实是真相的反映
- 事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约定俗成
如何阅读实用性的书 ——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 强调规则的书(术)
- 强调原理的书(理)
在评判一本实用性的书时,所有的事都与结果及目标有关。
实用性的书 —— 说服的角色
- 是否接受作者的结论
- 是否接受作者提议的方法
这两者决定了读者是否接受著作人的实用性观点。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 “不要”
- 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 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 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 规则
- 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
- 总而言之,想象文学中的情节、任务与实践就对应着论说性作品中的逻辑章节
- 批评:在你衷心感激作者是这位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的作品
阅读故事、戏剧和诗的一些建议
- 阅读故事
- 快读,专心致志地带入去读,读完一本小说之后,才能谈是否读通
- 小说能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
- 史诗
- 悲剧
- 抒情诗
- 不论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去读完,不要停。
- 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
如何阅读历史书
- 历史是难以捉摸和确定的
- 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 不知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 批判
- 在完全了解书中的意义之后,批评历史书不够逼真,不够符合逻辑
- 作者误用了资料,或资料错误及不全
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
- 定案本(definitive)传记——对人的一生做完整的学术报告
- 授权本(authorized)传记——几乎所有的传记都归为此类,是经过润色后的非严格事实类的传记
阅读当前的事件
- 要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报导,提出问题:
- 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 他想要说服谁?(读者自己是否在目标读者中?)
- 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是否同意作者作为基础前提的观念?)
- 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 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 读者要擦亮眼睛!
阅读文摘的注意事项
- 好:浓缩包涵最基本要讯,省时省力,激励阅读原著
- 不好:浓缩过的摘要不能完全取代阅读著作本身
阅读科学与数学
- 难点
- 为了了解科学中归纳法的论点,就必须了解科学家引以为理论基础的证据
- 数学
- 当做一本见解优雅的语言去掌握熟悉,克服初始恐惧
- 记住,你的责任不是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而是要去了解相关的问题
阅读哲学书
哲学就是一种思考,别无他物。要回答哲学的问题,只有思考,别无他法。
-
哲学论述的五种风格
- 哲学对话
- 哲学论文或散文(最普遍)
- 面对异议
- 哲学系统化
- 格言形式
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找到书中想要回答的问题。
伟大的哲学家在他的作品背后,都有自己特定的中心思想与原则,或隐或显不一而足。
-
神学
- 自然神学
- 教义神学
- 读有关信仰的文章中,信仰不是假设,而是确定的知识和前提。
阅读经书的困难——不能质疑经书的权威与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社会科学
- 包括人类学、经济学、行为生物学、社会学,大部分关于法律、教育、公共行政,以及一部分商业、社会服务,再加上大量的心理学
- 容易点:
- 使用读者熟悉的用语和论说方式
- 难点:
- 熟悉的术语及观点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说明用语比较困难。
- 这个领域中的作品是混杂的,包涵了各个领域的知识,甚至一些虚构,而且混杂的方法五花八门。
- 因为阅读社会科学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一个特殊的事件或问题上,而非一个特殊的作者或一本书,所以需要使用第四层阅读——主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