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回顾:托举,兜底
《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伴随——这是永恒的。此句道明了万事万物,都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为转化的道理。
所以,任何坏事都可以转化为好事。不好是事实,恶是事实,但好也是事实,善也是事实。
海明威:宁可毁灭,也不失败。谁来解读一下这句话?海明威的这句名言,有剧毒。
海明威的意思是我宁可死,也不能承受失败。如果我失败了,那我不如去死。
所以海明威晚年写不出让他满意的作品来,他就自杀了。然后海明威的家族90%以上的人都自杀。
咱们国内有一个30岁的女研究生,因为学校不同意她妈妈住宿舍,她就在宿舍上吊自杀了。她的座右铭就是,海明威的那句名言:宁可毁灭,也不失败。(太唏嘘)
大家把那句名言改一下,怎么改更积极一些?正解:宁可失败,也不毁灭!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的两句格言:天无绝人之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人在,只要人还活着,一切皆有希望!
关于兜底,我给大家举最近的两个例子:
有个群友说他家孩子两岁了,还得戴尿不湿,孩子拒绝去马桶里拉便便。
那他是怎么兜底的呢?
就算我孩子七八岁了还需要穿纸尿裤,那又有什么呢?所以我就允许孩子穿纸尿裤,因为这是孩子的需求。
结果呢,孩子到4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说他要去马桶上拉便便。哇塞,简直是意外的惊喜啊!
向日葵老师辞职后,特别担心做不好辅导员,她就给自己兜底:就算我做不了主教又有什么呢?我只需要把握当下,成长自己就好。
我大女儿从小无论睡觉还是去哪儿,都要带着布娃娃。到现在12岁了也依旧如此。
我的兜底:就算女儿到结婚的时候还需要带着布娃娃,就算她一辈子都需要布娃娃又有什么呢?抱着布娃娃又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别人,有什么不被允许的呢?
为了更好的做到托举兜底,我再教大家一句魔语:虽然……(事实不好的一面),但是……(事实好的一面)
虽然我的孩子学习一般,但是他品性善良。
虽然我的孩子是个脑瘫儿,但起码他还活着,他是一个生命。
虽然那个男生得了绝症,生命只有20年,但是他活出了自己。
虽然父母脾气不好,身上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毛病和缺点,但最起码他们养育了我,谢谢他们!
虽然我的老公,脾气暴躁,能力一般,但是至少他给了我一个家,给了我两个孩子,至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谢谢老公!
虽然我进学堂晚了,但是我进步飞快鸭!虽然在群里进步慢,但是我仍然坚持泡群。
今天我们接着说父母功能的第三个功能:承重力。
承重力:就算全世界的人唾弃你,就算全世界的人唾弃爸爸妈妈无能,爸爸妈妈也永远和你站在一起。面子算什么,我好不好,是由别人来定义的吗?关键看里子,我好不好,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由我自己来决定的,我存在的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
无惧别人的眼光,做一条迎来送往的地毯——欢迎你来踩踏!
承重力的魔语:面子算什么?
承重力就是要把你对孩子的完美人设,对自己的完美人设彻底打破!打掉应该思维!
孩子必须优秀,孩子应该优秀✖️
我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妈妈,我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妈妈✖️
孩子可以普通,我也可以普通。
只有戳破幻想,戳破完美人设,我们的心才能落地,才能踏踏实实的该走走,该跑跑,该跳跳。
人设就是: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必须是这样的人,他必须是那样的人。
自尊是我很好,面子是别人认为我很好。
假如人在梯子上,梯子的一边坏了,你会什么感受?你会决定怎么办?
当你站在梯子上摇摇晃晃的时候,你的心安稳吗?我必须站的比别人高!我绝对不能落后!我绝对不能站到地上去!我不能与其他人那样!
对大家焦虑这个焦虑那个怕别人怎么看自己,是不是,就是这种感觉?
为了心中的那个人设,我必须比别人强!于是你不但不下来梯子,反而继续往上爬。是不是爬的越高危险越大?
那怎么样及时止损呢?“干脆倒下来!”
干脆从梯子上摔下来,虽然会受点伤,但是,……
早一点摔下来,虽然会受伤,但是不至于死。可是如果你不及时的摔下来,你继续往上爬,万一哪天掉下来了,那就必然要要死,所以权衡利弊,要做什么样的选择呢
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的案例,看一看,执着于人设,放不下人设,不愿意从高高的梯子上摔下来的后果究竟是什么。
太原有个妈妈姓李,在和平医院生殖医学科工作。她女儿刚入初一时,校长就告诉班主任,有个很优秀的贾姓学生(女孩儿)是建东小学的第二名,有个很了得的妈妈。(人设:女儿很优秀,妈妈很了得)
教学开始后,班主任发觉这个女孩儿基础的确很扎实,学习习惯也很好,但思维并不灵活,离想象中的优秀生还有些距离。(女孩儿很优秀,这样的人设开始有了裂痕)
最吸引老师的是,每次收缴的作业和随笔等,都有她妈妈的评语(据说其它各科也是这样),字很秀气,基本都是在老师看到之前已经先期进行了评判。(妈妈为何如此用心?是不是为了维护她在老师心中的人设——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好妈妈?)
这个家长常被作为家长代表发言,端庄大方,思维缜密。(这个妈妈很了得的人设一直被端着)
后来,学校要搞周六小班补课,贾同学因为成绩不达没能进入补课名单。(女儿应该一直优秀的人设有了裂缝)
妈妈联系老师见面,在办公室谈了很久,她在孩子的问题上有些焦虑,比如作业量大,孩子休息不好,课堂效率不高。
女儿应该一直优秀,眼见妈妈对孩子这样的人设开始崩塌了,妈妈特别特别害怕,特别特别焦虑,所以要想办法弥补裂缝。
妈妈不肯从高高的梯子上摔下来,不肯承认:我的孩子不是天才,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能够承认孩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孩子的人设,虽然承认这个事实会很难受,但是如果能够及早承认,就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妈妈和女儿的痛苦。
妈妈太害怕别人,嘲笑她孩子不像原来那么优秀,嘲笑她并不是了不起的妈妈。所以她不愿意从高高的梯子上摔下来。
后来,在医院这个老师碰到了她,她问老师,孩子初三了,最近有些逆反,听不进去她的话,她该怎么办,希望老师做做孩子的工作。
正是因为她放不下对孩子优秀的人设,那么就会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很大的压力。——,妈妈要我像以前那样保持优秀,可是我尽力了,我就是做不到呀!妈妈,你不要再给我提这么高的要求,不要再对我有这么高的期待,好吗?
可是妈妈根本放不下她对我的期待。我,我真的好恐惧啊!我要反抗妈妈!反抗,是为了呐喊:妈妈,我承受不住了呀!
月考,发现贾同学时常不来学校,她说孩子有些小情绪。老师也曾简短的和孩子沟通过。月考成绩下来贾同学年级70多名,这是他们娘俩都不能接受的结果。(孩子的人设——我必须永远都是优秀的学生——开始崩塌,因为她不再像原来那么优秀了;妈妈的人设——我必须永远都是优秀妈妈的代表——也开始崩塌,因为她的孩子不再是佼佼者了)
可是妈妈和孩子都不愿意承认,他们也不过是普通人,这个事实,一直苦苦的支撑着他们原先的那个人设。孩子反抗无效,紧接着会发生什么?
国庆节后,孩子就几乎不怎么来学校了,联系过贾同学,孩子就是不想上学了。老师想去家访,但妈妈说孩子不想见老师。(由于孩子和妈妈的人设遭到了崩塌,所以孩子无力向前进,只能向后退,逃避现实)
孩子开始不去上学了,因为上学就意味着一定要满足妈妈对自己的人设,但是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那就干脆不做好了。
大家看到到了这一步,你在从高高的梯子上往下摔,是不是摔的就更惨了?但是如果能够及时的摔下来——,是的,我不得不非常痛苦的承认:我和孩子都很普通[流泪]
那么他们还有希望。
然而这个妈妈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是一个劲儿的要往上爬,不愿意从梯子上下来。
妈妈跟老师说,这段时间孩子身上的确发生了一些事情,孩子不想上学,她们之间有过激烈的冲突,孩子因此离家出走过;也曾带孩子到太原看过心理医生,结论是有焦虑症和轻微的抑郁;孩子提出要上学的条件是先出去玩几天,她都一一接受,结果一回家,孩子就反悔,依旧不上学。她也就变得比孩子更焦灼,甚至要决定让孩子休学。原因是落下很多课,怕赶不上。
孩子不仅不上学了,还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如果妈妈承认孩子不上学,接受孩子不上学,能够做到兜底,孩子也不至于抑郁和焦虑啊。
她征求老师的意见:休学是不是一种选择(可以看得出来,妈妈并不甘心让女儿休学,因为这就意味着好妈妈的人设彻底崩塌)。老师认为目前要解决的是孩子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学业好坏不是重点,所以休学不算是最好的决定,也把利害都讲给她。最后建议,先冷静几天,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老师和同学介入,或许事情会有转机。她说:学校介入会不会让孩子压力更大呀?那种矛盾焦躁无助让老师有些担心。
妈妈一直死守着,想让孩子重新去上学,重新延续优秀学生的辉煌。于是想尽办法来引诱孩子去上学。妈妈跟女儿谈条件说我陪你出去旅游一个月,你回来就去上学,好不好?结果女儿反悔了,还是不想上学,因为根子没有解除掉啊!
就在几天前的晚上,因为要不要上学的问题,她跟孩子又一次激烈的争吵,爱人调解之后担心孩子出问题,就在孩子房间睡下,凌晨5:00,她的闹铃响过一直没反应,丈夫起床后发现她已经跳楼身亡。
是不是你不愿意戳破自己的幻想,不愿意放下自己的人设,你爬那个摇摇晃晃的梯子爬的越高,摔得越惨?那个人设那个幻想泡沫,越早戳破伤害越小。只要你不放下人设,必然会遭遇悲惨的结局,迟早的事。
我看到很多妈妈在面临孩子厌学休学的问题上,始终放不下人设,就是坚持要让孩子去上学。结果怎么样呢?本来孩子没想着要休学的,结果就不得不休学了。
所以我觉得承重力是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如果你放不下面子,那么你就很难做到托举兜底。
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这个例子我以前也举过,就是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律师,她跟我讲,为什么他当律师呢,是因为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全都是在中考或者高考的节骨眼儿上突发精神分裂症,所以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他为了维护他兄弟姐妹的合法利益,所以他自学了法律,成为了一名律师。
为什么他的兄弟姐妹都在重大考试的时候突发精神分裂症呢?也是因为它们的妈妈给这个孩子们箍的紧箍咒太紧太紧了,丝毫也不松懈。
他们的妈妈在娘家不受重视,在夫家也不受重视,所以她就憋着一口气,我的孩子们必须要给我争口气,所以从小她就对孩子们说,每次考试你们必须得第一,必须给你们的妈妈争口气,孩子们是很忠诚于妈妈的,所以他们确实学习非常优秀,一直都是第一名。
那到中考或者高考的时候,他们的压力与日俱增,竞争压力那么大,万一这一次我考不了第一名怎么办?妈妈说,如果要爱她的话,那我们就必须要第一名,可是我们考不了第一名,怎么向妈妈交差就是一方面,还怎么说我必须要考第一名,另一方面,现实是他们根本做不到,这样的话,自我就发生了分裂,于是突发精神分裂症[流泪]。
那大家看到这个妈妈的功能是什么?她没有托举的功能,也没有兜底的功能,也就是我不允许你们失败,绝对不能失败,那这样的话孩子会很危险。
海子为什么自杀也是这三个功能不足,没有给自己兜底的功能,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我必须优秀,我必须做的好,我必须能够成为富翁或者挣很多钱,他因为他妈妈对他有这么高的期待呀,所以他经常为了得到他妈的认可,就跟他妈说,妈妈,我这次我一定能够挣下钱,可是呢,他还是挣不下钱,你看他的内在就是分裂的一方面。就说我必须要挣钱,我必须要成功,但是另一方面现实又是残酷的,他做不到,他够不着,那个我必须怎么样那个人设太高了,他够不着,所以他最后就绷不住了,卧轨自杀了。
还有那个软件天才,就是在中学的时候,他的计算机软件呀就相当厉害了,后来被中国称为四大创业明星(待考证),然后呢,他高中毕业以后也没上大学就去创业了,创业非常的艰难,其实在这个创业的过程中,他知道自己不适合创业,他适合打工,那个时候腾讯公司就给他伸出橄榄枝了,说你来打工吧。但是他放不下他的人设呀,他就觉得既然我是全中国公认的四大什么明星啊,那我就必须要做出一个样子来,我必须创业成功,我必须符合社会对我的那个人设。
但是现实是他没有能力,你想想他又没上过大学是吧,而且他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他不适合创业,但是他就死守着那个人设坚决不放。到最后怎么了?到最后他融资失败了,为了维持这种人设,他不惜倾家荡产,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投入进去,结果还是失败,这个人设已经彻底崩塌了,就说他付出百分之一百、二百,百分之五百的那种努力也没办法维护那种人设,最后他就彻底崩塌了,34岁在家里边儿开煤气自杀。
所以为了自救必须要放下人设,就是承认,承认我做不到那么优秀,我做不到你们对我那么高的期待,我做不到承认我就适合打工,当你这么承认了,确实会非常非常的痛苦啊[流泪],因为自己的自信心会受到一点崩塌,但是你必须要承认现实对吧,你承认了现实以后,我就踏踏实实的去腾讯公司打工。又怎么样呢?我依然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依然可以娶妻生子,生活依然很美好,未来也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无限的希望是吧,哪至于到最后不要自己的命了呢。
你是不是幻想过老公必须顶天立地,必须能够照顾家人?结果发现他简直是个小男孩,还需要你的照顾呢,别说是让他照顾你了。这时候你会不会很失望?失望是必然的,失望表明你必须要接受事实——,老公是个真实的人,不是我幻想中的理想人设。
所以马上承认这个事实:老公就是这样一个需要被人爱的小男孩,老公不是我心目中的完美无缺的白马王子。我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你是不是幻想过你的工作单位能够给予你自由,既能让你有理想的工资收入,又能够兼顾你的兴趣爱好,还拥有平等的人际关系?
结果发现工资一般,人际关系勾心斗角,是不是特别失望,然后抱怨单位为什么是这样子的?
如果放不下人设——,单位必须应该是怎么样的,那么你就会一直生活在抱怨里。
如果你能够接受事实,承认事实,单位就是这么个现状,然后肯定单位给予你的核心——工资收入,那么你不但不会抱怨,反而心怀感恩。说你实在对单位不满意,那你就辞职了对吧?既然你不辞职,就说明,这个单位能够满足你的核心需求,你还需要这个单位。既然你需要这个单位,那么就去珍惜你已经拥有的,感恩单位能够给予你的。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经常使用它来打击自己。它在我们的意识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许多人无法想象,没有它生活将如何继续。(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放不下)
这个词就是“应该”,也就是“我应该早点知道”或“我不应该做那件事情”中的“应该”。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除了“应该”这个词,我们还用别的方式教训自己,例如:“我真受不了自己现在这个样子。我必须改改了。”想一想那些强迫自己的人。他们中有的人说:“我真的应该戒烟了。”另一些人说:“我必须加强锻炼。”他们不断地说他们“必须”做什么,与此同时,又不停地找借口不那么做,因为没有人想成为奴隶。
当然,我们也不是命中注定要去服从“应该”或“不得不”的指挥,不论它们是来自外部,还是来自我们自身。一旦顺从了这些命令,生活也就会失去乐趣。
为什么应该思维在我们的头脑里那么根深蒂固,那么难以放下?因为“羞愧感”,因为我们怕别人说我们不好,说我们不行,而让我们产生羞愧感。是这种深深的羞愧感,导致我们不愿意放下人设,不愿意承受事实。可是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如果你无视现实,无视事实,无视你真实的内心,那么,你心心念念辛辛苦苦维护的那个人设,最终一定会崩塌,而且你越怕什么,什么就越会成为现实。
你说孩子不应该休学,孩子无论如何都必须上学,结果呢,孩子更容易休学。我想我应该减肥,但谁都不想做这种命令的奴隶,所以就会反叛:我偏不。
《我的前半生》讲,罗子君原来是在鞋店的销售部工作,后来她如愿被调到了企划部。可是问题来了,在企划部她就必须天天跟她讨厌的那个人面对面。她不想,那再回到原来的销售部?可是销售部已经开始招新人了,她再回去岂不尴尬?
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到底该如何做抉择呢?贺涵说的一段话特别好,贺涵说:你要考虑的是,你想要什么,而不是别人怎么看你。你要想生活愉快,那么非得把自己踩成一块迎来送往,堂而皇之的地毯不可。
这句话说的就是承重力。
你要把自己变成地毯——,你们爱怎么踩我爱怎么说我!我都允许,反正我就是要做这件事!你做不了地毯,你受不了别人对你的眼光,你就没办法坚定的做你想做的事。
罗子君不是怕回到鞋店被人说嘛,那你必须允许别人说你,你才能厚着脸皮回去,对吧。这种允许别人怎么说你,就相当于允许别人踩踏你,你就要做一块地毯,也就是说你不怕任何人对你的评判,对你的看法,你才能奋勇向前。
我孩子要休学了,别人会怎么看我的孩子,别人会怎么说我?别人会怎么用异样的眼光来嘲笑我,看我的笑话?
不,我承受不了承受不了,我绝对承受不了别人这样的眼光!
对。你承受不了,你做不成地毯,受不了别人的踩踏,那么,你就只能伤害孩子,逼迫孩子无论如何必须去上学。结果呢,越逼孩子越退缩。
相反,你们爱怎么说我的孩子爱怎么说我我都允许,因为那都正常,但是眼下我的孩子真的承受不了,我必须站在孩子一边去支持他!
只有承受得了外人异样的眼光,你才能做到坚定的站在孩子一边,支持孩子做孩子的后盾!
所以,承重力就是:我,忠实于我的内心,我要这么做,我想要这么做,我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要推动自己,坚定的做下去,那就必须把所有别人可能对自己的不好的看法都踩在脚底下,你必须要有这样的承重力,就是承受得了别人对你的看法。
我跟大家说一下这个现实生活的人,我刚刚发生的事儿,我家孩子不是小升初吗?我们要在他的初中的附近租一套房子,其实,在他学校附近,我们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我们不想住嘛,然后就租出去了,反正我们想的就是不住那个小区,不在那个小区里边儿租房子,然后就在周边的小区找房子,但是嗯,兜兜转转,兜兜转转,结果又回到了那个小区,因为看到那个小区有个房子出租吗?我感觉挺好的。我感觉挺满意的,然后我就跟我老公说了,我老公说那多尴尬呀,跟那个租户阿,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那租户肯定会说呀,就说哎,你有自己的房子你不住,你怎么在这里再租房子呀?是不是感觉很难堪啊?
然后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贺涵说的那句话,面子算什么呀,我就当成一条地毯,反正我的需要就是,我觉得这个房子好,我觉得他能满足我的需求,我觉得非常好,那我就要租,我要租的话,那么我就要承受跟租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那种尴尬局面,尴尬就尴尬嘛,我就承认嘛,我就承认,我就在这儿租了,然后他怎么说我由他说去好了。反正我坚定的奔着我的目标而去,那就够了,所以我这么想的话,那我就去看房子了,我根本就没有任何什么左右摇摆那个心思,哎呀,又想租这个房子,但是又怕租客说怎么怎么,我就不会这样左右摇摆,我就很定很坚定啊,当然结果最后我也没在那儿住,还是到别的地方住下了。
放下面子,就能放下很多负担,很多纠结,就能轻快的去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罗子君离婚,她没工作,但是她又想要孩子的抚养权。律师跟她说要营造出家庭,也就是娘家那边的温馨和睦的氛围来,这样才能让法官觉得你们有条件抚养孩子。
那么罗子君是撒谎了吗?还是说真话了?她又是怎么样把坏事变成好事的?(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法庭上视频)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这样的句式多么有魔力呀!它成功地把劣势转化为了优势,又不失真实。
父母的三大功能,也是支撑自我的三大功能。就是怎么样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而不受别人的影响。只有你能够为自己负责,坚定的做自己,你才能定得住,稳得住,不会随风摇摆。一旦你随风摇摆,你就没办法做自己了。
心定,就像大地一样,可以托举,可以兜底,可以承重。
父母的三大功能就讲到这里。接下来要讲的是角色定位。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次再继续,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