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地的意思是考察、选取适宜建邦的自然环境。本篇除此以外,还论述了古代史上遭遇的五种自然危害以及如何防灾、减灾的问题,此处以论述水灾为重点。
昔者,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形而为国者,其何如而可?”
管仲对曰:“夷吾之所闻,能为霸王者,盖天子圣人也。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天下之人皆归其德而惠其义。乃别制断之,不满州者谓之术,不满术者谓之里。故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为州,州十为都,都十为霸国。不如霸国者,国也,以奉天子。天子有万诸侯也,其中有公侯伯子男焉。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相穑著者,所以为固也。岁修增而毋已,时修增而毋已,福及孙子,此谓人命万世无穷之利,人君之葆守也。臣服之以尽忠于君,君体有之以临天下,故能为天下之民先也。此宰之任,则臣之义也。故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人乃终身无患害而孝慈焉。”
什么地方建立国都比较好呢?一定选在稳固的地方,同时又是土地肥饶之处。或在山左,或依山右,靠近河流或湖泊。内修沟渠排水,随大河而流泻。这样,可以利用天然资源和农业产品,供养百姓,繁育六畜。天下的人都归向他的德政而接受他的恩惠。
同时,都城要内修城,外修郭,郭外修护城壕。地势高则挖沟,地势低则筑堤,这才称作固若金汤的城。城墙上要种植荆棘,使之交错纵横,用来加固城防。每年要增修不断,每季也要增修不断,从而造福子孙,这关系到百姓生命万世无穷的利益,也是人君的保障。
桓公曰:“愿闻五害之说。”
管仲对曰:“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一害也;虫,一害也。此谓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
桓公曰:“愿闻水害。”
管仲对曰:“水有大小,又有远近。水之出于山,而流入于海者,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沟,一有水一毋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于地,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此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而扼之可也,而不久常有危殆矣。”
桓公曰:“水可扼而使东西南北及高乎?”
管仲对曰:“可。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则疾,至于 石;而下向高,即留而不行。故高其上,领瓴之,尺有十分之三,里满四十九者,水可走也,乃迂其道而远之,以势行之。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跃则倚,倚则环,环则中,中则涵,涵则塞,塞则移,移则控,控则水妄行,水妄行则伤人,伤人则困,困则轻法,轻法则难治,难治则不孝,不孝则不臣矣。故五害之属,伤杀之类,祸福同矣。知备此五者,人君天地矣。”
水是一害,旱是一害,风雾雹霜是一害,瘟疫是一害,虫是一害。这叫做五害。五害之中,以水害最大。以水害来讲,水有大小,又有远近。从山里发源而流入大海的,叫经水;从其他河流中分出,流入大河或大海的,叫枝水;在山的沟谷中时有时无的溪流,叫谷水;从地下发源,流入大河或大海的,叫川水;由地下涌出而不外流的,叫渊水。这五种水,既可以顺其流向来引导,也可以对它拦截,但不久常有危险。
如何拦截控制而使它流向东南西北以及流向高处?水的性质,从高往下流就快,以致将石头漂走;而从下往上就留而不动了。所以,把上游的水位提高,用瓦器引导下来,每尺有十分之三的倾斜,满四十九里,水就可流行,于是迂回其道流向远处,靠水的落差推动。以水的性质,走到曲折处必然停而后退,满了则后水推着前水,迤逦而进。遇地低则行,遇地高则挫,遇地曲则冲毀土地,地势过于曲折则水流跳跃,跳跃则溢流,溢流则打旋,打旋则集中,集中则泥沙沉淀,泥沙沉淀则淤塞,淤塞则改道,改道则激荡,激荡则河水妄行,河水妄行则伤人,人伤则贫困,贫困则轻慢法度,轻慢法度则难于治理,难于治理则不顺,不顺就不忠了。所以五害的性质,与杀人伤人同类,祸福相连。懂得防备这五害,人就可以主宰天地了。
桓公曰:“请问备五害之道?”
管子对曰:“请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大夫、大夫佐各一人,率部校长、官佐各财足。乃取水官左右各一人,使为都匠水工。令之行水道、城郭、堤川、沟池,官府、寺舍及州中,当缮治者,给卒财足。令曰: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其不为用者辄免之,有锢病不可作者疾之,可省作者半事之。并行以定甲士,当被兵之数,上其都。都以临下,视有余不足之处,辄下水官。水官亦以甲士当被兵之数,与三老、里有司、伍长行里,因父母案行。阅具备水之器,以冬无事之时,笼、臿、板、筑,各什六,土车什一,雨輂什二。食器两具,人有之。锢藏里中,以给丧器。后常令水官吏与都匠,因三老、里有司、伍长案行之。常以朔日始,出具阅之,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常以冬少事之时,令甲士以更次益薪,积之水旁。州大夫将之,唯毋后时。其积薪也,以事之已;其作土也,以事未起。天地和调,日有长久,以此观之,其利百倍。故常以毋事具器,有事用之,水常可制,而使毋败。此谓素有备而豫具者也。”
桓公说:“请问防备五害的办法?”
管仲说:“消除五害之论,从治水开始。请设置治水官吏,委派熟悉治水的人为官:任命大夫、大夫佐各一人,统率校长、官佐和各类徒隶。再挑选水官左右部下各一人,用为水工头领。派他们巡视水道、城郭、堤川、沟地、官府、寺舍及州中,凡应该修缮的地方,就拨给士卒徒隶。并发布命令:每当秋后,普查民间,检查户口和土地,核实人口数量,区别男女老幼。不能从事劳动的免役,有痼疾不能工作的按病人处理,只能出半工的按半劳力处理。行视其强壮者定为甲士,作为兵役的总人数,上报都官。都官依此下去视察,看到有余或人数不足,就通知下属的水官。水官也把选定的甲士作为征兵的人数,会同三老、里有司、伍长等行视里中,到其家与其父母协定。并察看治水的工具,在冬闲时,每十家准备土筐、锹、夹板、木夯等六件、土车一部、防雨车篷两件。食器、雨具人各一套。以上器物收藏在里内,以防损坏遗失。以后要经常命令治水官吏与工匠头领,依靠三老、里有司、伍长等按规定检查。一般于每月初一开始,去一一察看,留取完好坚实的,修补残破陈旧的,淘汰质量粗劣的。一般在冬闲时,派甲士轮流采集薪柴,堆放在水旁。州大夫负责此事,切勿耽误。积累薪柴,在农事了结以后;修筑土功,在农事开始之前。这时天气晴和,白天较长,以这些因素看,好处百倍。所以常在没有水害时备好器材,在有事时使用,水可以常被控制,使之不能造成破坏。这叫做未雨绸缪。”
桓公曰:“当何时作之?”
管子曰:“春三月,天地干燥,水纠列之时也。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故事已,新事未起,草木荑生可食。寒暑调,日夜分。分之后,夜日益短,昼日益长。利以作土功之事,土乃益刚。令甲士作堤大水之旁,大其下,小其上,随水而行。地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夹水四道,禾稼不伤。岁埤增之,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民得其饶,是谓流膏。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
“当夏三月,天地气壮,大暑至,万物荣华,利以疾耨杀草秽,使令不欲扰,命曰不长。不利作土功之事,放农焉,利皆耗十分之五,土功不成。
“当秋三月,山川百泉踊,降雨下,山水出,海路距,雨露属,天地凑泊。利以疾作,收敛毋留。一日把,百日,民毋男女皆行于野。不利作土功之事,濡湿日生,土弱难成。利耗十分之六,土工之事亦不立。
“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大寒起,万物实熟。利以填塞空隙,缮边城,涂郭术,平度量,正权衡,虚牢狱,实廥仓,君修乐,与神明相望。凡一年之事毕矣,举有功,赏贤,罚有罪,迁有司之吏而第之。不利作土功之事,利耗什分之七,土刚不立。昼日益短而夜日益长,利以作室,不利以作堂。四时以得,四害皆服。
这里再次涉及到了天时的问题,即春夏秋冬各有所侧重,不可逆天而行。总体来讲就是修筑和加固堤坝需要在春天进行,夏天要注意除草不妨碍农事,秋天要注意收成,冬天要注意储存粮食,少进行室外工作。
春季三个月,是天气干燥,水少流细的时期。这时山河干涸,天气与地气相接,万物开始交通。旧年农事已完,新年农事尚未开始,草木的幼芽已经可以食用。寒热趋于调和,昼夜开始均分。均分后,黑夜一天天变短,白天一天天变长。有利于土功之事,因为堤土日益坚实。派甲士在大河边筑堤,堤基要宽,上面要窄,使堤沿河而行。选择不生草的地方,挖土筑塘,大的要修堤,小的要加以围防。围绕在水塘四周,这样禾稼不伤。堤坝要年年增修,种上荆棘以加固堤土,还要间种柏杨,以防决水。民众大得便利,堪称流动的油膏。派贫户守堤,依次划好地段,可以此保持河堤不坏。
至于夏季三个月,天地之气强烈,大暑来到,万物茂盛,利在抓紧锄田除草,政令不要干扰农事,征命劳役也不可过长。这时不利于土功之事,它妨碍农作,事倍功半,土功无所成就。
秋季三个月,山川百泉发水,大雨降,山洪出,入海路远,秋水足,天地凝合。此时利在抓紧农事,颗粒归仓。一天收割,百天食粮,民不分男女,皆要到田间工作。此时不利作土功之事,因为潮湿之气日生,土质松散难成。浪费十分之六的支出,土功之事也难成就。
冬季三个月,天地收闭,暴雨停止,大寒来到,万物果实已熟。此时利在修理房屋,修缮边城,整修道路城郭,调整度量,校正衡器,处理牢狱之人,充实粮仓,君主举行娱乐活动,祭神活动。一年之事完成之时,还要表举功臣,奖赏贤士,惩罚罪人,升迁官吏授予职位。此时不利做土功之事,会浪费十分之七的支出,而土冻难成。此时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只利于室内工作,不利于外堂劳动。把一年四季的事情处理得当,其他四害也可制服。
桓公曰:“寡人悖,不知四害之服,奈何?”
管仲对曰:“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春不收枯骨朽脊,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夏有大露原烟,噎下百草,人采食之伤人。人多疾病而不止,民乃恐殆。君令五官之吏,与三老、里有司、伍长行里顺之。令之家起火为温,其田及宫中皆盖井,毋令毒下及食器,将饮伤人。有下虫伤禾稼。凡天灾害之下也,君子谨避之,故不八九死也。大寒、大暑、大风、大雨,其至不时者,此谓四刑。或遇以死,或遇以生,君子避之,是亦伤人。故吏者所以教顺也,三老、里有司、伍长者,所以为率也。五者已具,民无愿者,愿其毕也。故常以冬日顺三老、里有司、伍长,以冬赏罚,使各应其赏而服其罚。五者不可害,则君之法不犯矣。此示民而易见,故民不比也。”
对于其他四害的治理办法,这里就说的简单了很多,主要的思路就是通过经常性的走访和调查,即是发现有问题的行为,予以纠正规避。
冬天如果作土功之事,散发地藏,就会导致夏多暴雨,秋雨不绝。春天如果不把枯骨朽尸掩埋好,不把枯木去掉,夏旱就会来临。夏天有大露和瘴气凝结在植物上,人采食了就会中毒。民多疾病而蔓延,就会惊恐不安。国君要派出官吏,会同三老、里有司、伍长巡视乡里,解决问题。令百姓生火消毒,地里、院里都要盖井。不让毒气玷污食器,防止饮用中毒。还要防止害虫伤庄稼。大凡天灾降临,君子要认真防避,十之八九不会死人。至于大寒、大暑、大风、大雨不合时令发生,这叫四刑。有的遇上就死,有的则幸存,君子认真防避,仍不免伤人。所以官吏要做好教化训导工作,三老、里有司、伍长等要做好表率。做好了防治五害的工作,民众就没有更多要求了,因为要求都已经满足了。所以要经常利用冬闲训练三老、里有司、伍长,终年之际进行赏罚,使有功者得其赏,有过者受其罚。五害不能为祸,国君的法令无犯了。这项政绩百姓显而易见,百姓就不会违背法令了。
桓公曰:“凡一年之中十二月,作土功,有时则为之,非其时而败,将何以待之?”管仲对曰:“常令水官之吏,冬时行堤防,可治者章而上之都。都以春少事作之。已作之后,常案行。堤有毁作,大雨,各葆其所,可治者趣治,以徒隶给。大雨,堤防可衣者衣之。冲水,可据者据之。终岁以毋败为效。此谓备之常时,祸何从来?所以然者,浊水蒙壤,自塞而行者,江河之谓也。岁高其堤,所以不没也。春冬取土于中,秋夏取土于外,浊水入之不能为败。”
桓公曰:“善。仲父之语寡人毕矣,然则寡人何事乎哉?亟为寡人教侧臣。”
桓公说:“一年之中十二个月,而土功之事,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才可以做,不合时节就会失败,其他时节如何处理才好呢?”管仲答道:“要经常命令治水的官吏,冬天就巡查堤防,发现需要治理的地方,具文报告上级。上级安排在春事较少的时候修堤。筑好以后,要经常检查巡视。堤有损坏,在大雨之时,要分段保护,需修治的赶快修治,拨给徒隶。大雨中,堤坝需加土的及时加土。涨水时,需守堤的要坚守。一年到头要保持堤防不坏,不断加固。这叫做常备不懈,患从何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水中夹带着泥土,它本身就会淤塞河道,江河都是如此。堤坝年年加高,这才不会淹没。春冬两季在河内取土加堤,秋夏两季从堤外取土加堤,这样浊水入河也不能为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