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7月,我读了8本书 - 简书
http://www.jianshu.com/p/bb9c7d8aa94a
在这个全民撒狗粮的日子里,我想静静 - 简书
http://www.jianshu.com/p/2c92f02a0ebf
如果恋爱是为了打发时光,有一天时光也会匆匆打发了自己。郑重的对待感情,对待自己,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
总之,日子是自己的,用力爱,用力成长,用力生活。
唉!加了那么多学习群,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 简书
http://www.jianshu.com/p/75fa3adb7985
6月末,因为一篇文章,朋友拉我进了一个阅读群,都是喜欢读书的人,兴味相投。之后的两个月,我陆续加了几个学习交流群,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
昨晚,其中一个群热闹非凡,大家聊职场的晋升之道,聊谈恋爱的独门秘籍,一直闹腾到凌晨一点多才结束。
后来,我翻看聊天记录,发现一个不算现象的现象,亲戚朋友群也好,志同道合群也罢,到最后聊天活跃的总是那几个人。
而活跃的那些人,分两种:一种是已经很厉害,经验和认知都比较超前的人,闲聊顺便放松。还有一种是,寻寻觅觅、迷迷糊糊,在群里诉说着自己的梦想和目前的困境,顺便找一找安慰。
静下来一想,加入学习群,阅读、写作、健身、早起,每日打卡,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可待了一段时间后,除了看到累计99+的红点点,于自己真的有多少提升?
看完一本书,赶紧打卡,分享一两百字的感悟,其实大部分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
去健身房,先拍张照片发朋友圈,打卡第X天。然后,在健身房看到妹子开始聊天。
一开始的提升,逐渐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
联系自己,反思之后,我果断退出了几个群。
其实,读书、学习、成长,这都是很私人的事情,没必要强行打卡感动自己。
//
为什么呢,为什么明明有一颗爱学习的心,却没有学习的命?
关于这点,我一直相信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一件事情,没有做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归根到底,就是行动的太少,钻营取巧的太多。
//
那么,对于红红火火的交流学习群,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如何选择?
我给自己总结了几点。
有门槛、有标准的甄别,认准目标。考虑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时间安排,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去加群交流,或者付费学习。
目标不用多,做一件,是一件。既然做了,就坚持到底8,最差的结果是,最后没能做出结果,但是在坚持的过程中能够磨砺心性*。
学习的同时,更加注意消化和课后的练习。如果不练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怎么样,没有检验标准的做事是自己骗自己,做到什么程度,做了多少,完全随心而定。
其实很多课程、交流,质量都很高,干货满满,可是对于认知和能力不相匹配的人来说,容易不识好货,也不注重课后的积累和思考,最后,别人吸收了精华转化为力量,自己只是看到了精华假装为谈资。
加一个群,至少保证产生一个链接。何为链接,就是真的起到桥梁作用的人或事。比如写作群里,至少能认识一两个可以建议指正文章,一同进步的人,而不是一味吹捧对方,或者打击对方的人。
更不是做一个资深的潜水者,从不露面,明明是群中的人,却是看客的心。要知道,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不在局里,别说出彩,连出局的背影都可能没有。
只有链接,你的行动才会有向外延伸的意义,要不然,就算加再多的群,还是在闭门造车。
综上,勉励自己,路太远,道阻且艰,且行且努力。
趁着周末,出去走走! - 简书
http://www.jianshu.com/p/480636423de6
周末,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和闺蜜约好,然后预定车票住宿,周五,我们分别从上海和武汉奔向南京。
去程的动车上,我坐在靠窗的位子,看向窗外,入秋之后的傍晚显得灰蒙蒙的,窗户隔绝了外面的声音,透着静谧。
我打开手机,插上耳机,放着轻音乐,开始看电子书。不求速度,也不求甚解,只想享受看书的过程。
动车开了一站后,上来了一个大男生,他坐定后,麻利地从背包中掏出一本书,开始读了起来。因为一直在省内,自己坐火车的经历很少,在车上能看到读纸质书的人就更少了。
这样的感觉甚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看看书、看看电影,足够打发一路上的无聊。
老朋友见面,分外话多。我和闺蜜本想玩了一天,晚上好好休息,结果打开了话匣子,就收不住。聊天,聊地,聊工作,聊学业,聊感情,聊生活,聊到半夜。
原来古人的后花园,竟是这样有情调,闺蜜和我感叹,在这样的地方,哪怕什么也不干得呆上一天,也不会觉得无聊。
果然,生活里的有些美,真的是需要慢下来才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