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的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让人生活在了一个巨大算法建立起来的泡沫中,它决定了你看什么,进而影响到你是谁,将会做什么。……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大红大紫的今日头条几乎在每一台手机上都有安装。提出的理念很简答:“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如今,今日头条、微博、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早已经不再根据时间线排列了,而是通过机器分析你的行为习惯后,由算法决定你会看到什么。这样迎合你喜好的算法将会让每一个人都走向越来越狭小的信息分流
你看不到意见相左或拓展世界观的信息或人,只接触到了让你无需用力理解、即可消费的内容。
【举个例子】
你精心维护着你的各类微博关注,每天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微博消息。从前,微博信息流是按照时间排序的,所以在从前只要你愿意维护好了你的关注列表,便总能有机会看到不同的信息。但是为了凸显个性化现在那些你不常点击查看的信息流只有越来越少的机会在你面前展示了。
你能看到什么信息其实是由算法决定的,而不是你自己决定的
确保你还能看到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比起非洲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此时你前院奄奄一息的松鼠 可能与你的兴趣更加“相关” 。——扎克伯格在谈为什么Facebook需要“滚动新闻”这个产品的时候说
在原来的广播、报纸社会里, 我们看到的内容多是经过人工编辑的审核的。这些新闻的编辑控制着信息流通。 随后出现了互联网,它取而代之了过去所有的信息流通方式, 它让我们所有人都联系在一起, 这曾经妙不可言。
但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些计算机算法 自身并没有编辑们 所具备的职业道德。 所以,假若让算法为我们去创建一个世界, 假若它们来决定我们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 那么,我们如何确保它们也会给我们展示 那些不合意的或重要的信息?
STEP1:判断你的信息获取由谁把关
我们要判断,你看到的信息流到底是由什么机制把关的
把关人是算法:根据你之前的点击行为和你的个人数据推荐内容的,例如今日头条这种聚合服务;
把关人是人类编辑:常见于各种传统媒体的应用:财新、商业周刊;
把关人是其他网友:像知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点赞最高的内容放在前面
综合使用多个把关方式的:例如新闻应用 Medium
STEP2:有意识地删除自己的浏览器记录
算法通常按照你的阅读习惯和浏览记录进行信息筛选。你可以有意识地清理掉你自己的浏览器记录,或者时不时使用匿名方式登陆网站查看信息
STEP3:用一个媒体订阅类聚合
用一个媒体订阅类的聚合平台,并且在里面用RSS等形式关注一些人工审核的好媒体。比如Digg或者Zaker都是不错的媒体聚合工具
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