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简丹,一个热爱钻研搞钱的95后撰稿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我分享:
基金,保险,房产以及无数种搞钱思路...
吾日三省吾身:富否?富否?富否?
早上进公司的时候,听到了同事们对“平安”无情的嘲笑。
因为,大家默契得都没买。
也不知道买了中国平安的朋友们,最近怎么样了?
估计在锤墙了吧...
1.
之前听到一个小道消息:
现在的保险业务员,都不太干这一行了。
都去转行送外卖了,因为跑外卖更赚钱。
而业务员减少,导致保险卖得没那么猛了...
但是也有乐观的朋友跑来问我:都跌成这样了,我该下手了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赶紧去请教了一个前辈。
对于平安的保险业务,他的观念和我略有不同。
在他看来,平安的代理人模式真的就是“传销”模式。
作为员工,你自己买不说,买了还拉熟人买。
如果把你的圈子比喻成一块地,那这块地的承载量是有限的。
你耕完了,也就没地可耕了。
所以平安的的保险业务,也就陷入了增量的困境。
说完还问了我一句:你们年轻,应该对商业保险也没什么认可度吧?
我一惊:没有啊,我还蛮认可商业保险的。
当然,这也是近几年的一个小转变。
小时候一亲戚就在平安卖保险,大家看见她一般敬而远之。
因为一聊天就全是保险,“利己”氛围浓厚得让人极其不适😓
就是那种不管你需不需要,能卖出去,有抽成就ok的感觉。
所以当时,对保险的印象,真的很差。
后来认识了几位保险经纪人,观念发生了360度大反转。
因为她们的“利他”,让我觉得太舒服了。
2.
之前不是帮我表姐看医疗险嘛,就跟一个保险经纪人聊了会儿。
因为我自己也稍微懂一些,所以我们的交流还算顺畅。
我原本只是给出了我钟意的两款产品,想听听他的看法。
结果,他甚至把市面上的类似产品,都拿出来做了一番对比。
各家的优缺,就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了。
这可能也受保险经纪人的工作模式影响。
因为他们不属于特定的某一家,所以能够做出相对客观的讲解。
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一味推销自己那仅有的产品。
这种时候,天花乱坠没了,理性开始回归。
全程最大的感受就是:
没有人在催我买他旗下的产品,而是站在我的角度。
了解我的情况,按需匹配产品,拿产品实力说话。
并且全程十分礼貌,真的是有求必应的感觉😂
好感也一路UP。
你看,“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
3.
对了,朋友圈还有一个姐姐,也是保险经纪人。
16年大学毕业就进入保险行业了。
最重要的是,她的大部分客户都不是自己去找来的。
几乎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主动找她的陌生网友。
对,没见过面的那种😎
因为她平时也做一些保险的线上课程,以及避坑的科普。
所以她的受众还挺广的,对应的收入也还不错。
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输出,确实有帮助到具体的个人。
这种“利他”所产生的“利己”,不就是最大程度上的“互惠”吗?
其实你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反而是在主动靠近“商业保险”。
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敬而远之,因为他们能够感知到其中的利害得失。
所以整体上,我还是看好保险行业的。
至于更看好哪一家公司,我还得花时间研究研究。
ps.
因为现在商业保险的竞争还挺激烈的。
就像我之前写过的“惠蓉保”,全国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产品存在。
一是有政府的扶持,二是价格着实便宜。
优势还挺明显的。
另外,现在还有很多国外的保险公司进来。
具体名字就不提了,免得有广告嫌疑。
由于他们的条条框框更少,赔付率更高,也加剧了行业竞争。
至于鲶鱼效应会不会成功,这谁也说不清楚。
所以,一切还是得在他们新一轮博弈后,才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