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对于认知和意会的构建有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两个例子都是关于报告和演讲以舞蹈呈现内容,演绎演讲内容。克里斯托弗因为本专业是生物工程,并是一名专业舞蹈指导和运动艺术家,他通过这两个例子探索以动作为本的意会。
两个例子都是以尝试和创新的姿态开展,他和他的舞团经历了从前期对内容的熟悉和加工,到尝试排演练习,探索如何用身体语言和动作词汇去表达信息。并在其中与表演者充分互动共识,让其充分了解专业词汇和演讲内容,从关注舞蹈美学专项对于舞蹈动作对于示范性、实事求是和易懂这些方面的转化。
这一点和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这满篇讲的都是舞蹈的呈现,但对于意义构建来说,功效趋同,都是从艺术美学的视角转向实用和表达沟通,都有前期的理解、沟通的部分,也有现场转化的部分。
我们在帮助客户做一个视觉资讯呈现的时候,最少要问的一个问题是您有什么具体的画面吗?一定有的,舞蹈在确认演讲者演讲内容的时候也会精准确认演讲者的内容表达,要传导的情绪和手势。舞蹈演员在前期准备的时候也要多次联系排演让身体熟悉这些身体和动作词汇。特别要和那些有助于他们理解,有情感共鸣,能看得见或能用动作表现出来的词汇。
我也是第一听到人体风暴,瞬间联想到了我们在做工作坊的时候的视觉风暴,大家通过共同绘画的过程头脑风暴,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有趣的。
人体风暴要求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师在设定的模拟未来场景中观察或者体现用户体验。在演绎出来的场景中去激发、研究、评估和交流这样的经验。为课题和项目提供更能直接观察和探索的问题空间,有助于防止观念作用与趋同思维,促进快速的群体沟通与共识,引出问题和隐性知识,为想法提供及时反馈,提高移情能力,并为所有参与者创造一次难忘又富有长效的体验。这都可以激发一些通过传统的头脑风暴可能发现不了的。
在经历了这两次公演以后,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团队进行了更多的表演探索包括学术的、理论的各式各样尝试,他们也借助了移动设计界的名词“教育性演出”——增进知识的演出。经过探索和实验,其论证这种形式对教育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减少参与与理解的障碍。
这篇文章读起来还是有些晦涩的,但从视觉应用的体验去思考触类傍通也都是能理解的,之所以出现在视觉实践领域,我想这也是原因之一,同一属性的行为都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沟通和意义构建,而且克里斯托弗的实验方式对于视觉实践也是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