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花园的点灯者》这本书是吴江作家殷秀红所作的第二本书,当我拿到这本书,我的脑海里就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著名评论家秦兆基,1999年他为我写过一篇书评《守灯人的情》:
青年农民蒋坤元热爱文学创作,他把自己比作“守灯人”,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比方。几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梦里水乡》、《心有诗意》和《青青楝树果》三个文集。真是灯对得起他,他也不负于灯。
守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蒋坤元的本业是供销员,其劳碌程度,一个“跑”字就可以概括。他所能用来写作的时间,只有晚上灯下……蒋坤元守住灯火,就是守住内心的一方净土,就是拒绝了外界的诱惑。守灯非易,再说是一千多个长夜。蒋坤元靠的不是佛家所说的慧见、定力,也不是意志和毅力,他所依仗的主要是“情”,是对那一方乡土、亲人、社会和国家的眷恋之情。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在写作。所以,今天我读殷秀红《后花园的点灯者》这本书,也想对秦兆基先生《守灯人的情》稍作改动,就叫《点灯人的情》。
在这本书里,殷秀红写了很多“点灯人”,他们默默地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默默地创造和奉献。
《守望后花园》:水乡周庄三毛茶楼楼主张寄寒,他是一位资深作家,并且有三毛也有丝丝缕缕的故事,“有人会说,苏州是中国文化的后花园,那么,周庄,便是江南水乡的后花园了”。
《徐玉兰梅花糕》:黎里的徐玉兰梅花糕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进入互联网时代,徐玉兰的女儿用微信营销,订购者从分湖一带扩大到苏州,这股劲真像当年骑着自行车送货的徐玉兰”。
《葛鸿鹄的壁挂艺术》:江南鲈乡有一位吴江市壁挂工艺大师葛鸿鹄,“他以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图案与精美的编织技艺相结合,给粗糙的麻布注入新的活力。他创作的作品《民族的舞蹈》《丰收以后》《飞天》《秋意》《童年的梦》《乡村小景》等……”
《一位自强不息的民间画师》:盛泽镇女子朱燕倩自幼爱画,“风雨十年,朱燕倩的艺术生涯历经坎坷,难怪其父深情地笔者说:燕倩刻苦勤奋的工作热情、宁静淡泊的创作心态,满怀着鸟语花香、满园春色的前景,绘画出一幅幅赏心悦目、人见人爱的作品,是她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变的选择……
这本书写的都是这样的”点灯人“,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说的是殷秀红也是一位“点灯人”,她的这些散文应该说是记述散文,都是需要深入采访、核实清楚才可落笔成文,比我写自己所思所想的散文难得多了。她在后记中如是说:
我在八小时之外,走访了百岁老人、工艺大师、谜家、文史达人等,成就了这一本22万字《后花园的点灯者》集子,六年的一点积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我一直相信这句话: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平常,殷秀红喜欢穿红衣裳,在人群中是一位很亮丽的女子,是吴江一位秀内慧中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