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不到啊...
“第一次读一本书时,我只是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书里的内容。第二次读我会划出一些重要的理念。第三次我可能会做笔记。第四次,我会选择一位学习伙伴跟我一起读。重要的是,每重读一次,一定要间隔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设法保持自己的学习兴趣,并集中学习那些我们想要实际应用的东西。”
——《知道做到》
追求“少而精”
- 要主动出击
生活中不断做减法,断舍离那些囤积品或许还容易,面对超载信息,做到删选更难。每天更新的新闻,大数据算法的量身定做,会让你在焦虑中如饥似渴,我们知道得太多,做得又太少,还不如孤注一掷,死磕一本书,践行一件事,努力一个目标,来得实在。
做去追求的那个人,而不是被追求的人,前者更有目标,一旦成功,质量也更高。
间隔性重复
- 温故而知新的加强版
学生时候,就常听到这句话,字面得不用阅读理解,确是万千质朴真理之一。一本书,读过,放上一年,又是新书,这感觉,体验很差。我希望是,这书我读过,当时这么理解,今天再读,啊哈,又有新的理解。这就要求除了重复,时间间隔不能太久。
在你吃了一个馒头,还没完全消化之前,再吃一个馒头,撑得满足。
改变方式,保持兴趣
- 让坚持来得更容易些
无论想坚持什么,没有成果时,就是瓶颈期,此时想有所突破并持续下去,需要天一般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没这种超能力的人,是大多数,死磕基本死路一条。其实,稍微做些改变,换种坚持的方式,或许就能轻松一点地走过去。
像做运动一样,除了跑步机上哼次哒次,广场舞也不赖。
实用主义精神
- 学以致用
这四个字,我曾用修正液写在桌子上,以时时提醒自己(那时不明白,学生只要学,不用管“致用”)。从学校毕业后,得用知识换钱时,才知只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才能用技能再换钱。所以,成年人的学习,应该以获得技能为主,在学之前,先想清楚自己想得到什么,有什么用处,再开始。
一定要看维密前,也可以想想。
总结:
1.少而精地间隔性重复;
2.改变方式,保持兴趣;
3.秉持实用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