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买鞋前
给孩子买一双合适的鞋对于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爱,期待着他获得舒适的感觉,多花点钱愿意。可是青春期的儿子跟我说:妈妈我想要自己买一双詹姆斯14的鞋。我了解之后才知道无论是价格还是品牌认知都超出了我习惯接受的范围。我纠结了好久不知道该怎么决定,我想洒脱的说没事,买吧,怕孩子不知珍惜,不能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又怕随性购买不知道慎重选择。不买吧,怕孩子失望,拥有一双自己喜欢的鞋子的心愿都不能满足,又怕孩子生气,自己的事情都不能做主。
这两天又重复学习正面管教,再见那些工具,我脑洞大开。尊重,信任孩子,相信他们自己有能力完成自我成长。启发提问,引导孩子思考相关问题,告知他我的感受。于是有了让我惊喜的对话。
儿子:妈妈我想花我自己的零花钱买一双鞋子。就是我以前说的那双。我上次买的那双磨脚。
我:嗯啊,你怎么选才能买到合适的?(
儿子:我会看看款式和大家的评价,上次我买的那双鞋是拉链设计影响舒适度的。我这次买的没有拉链,而且是品牌,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我:好的,妈妈希望你能买到舒服的鞋,同时性价比比较高。
儿子:你愿意给我买这样的鞋吗?平时买鞋都是你花的钱!
我:你必须要的时候我会帮你买的,目前你不缺,而且超出我接受的范围,我希望你可以从我们家庭预算考虑一下我的感受。不过我爱你,我愿意帮助你。你希望妈妈赞助你多少呢?
儿子:你愿意出多少就多少啊!我不会勉强你的。
我:你要多少妈妈都愿意出,妈妈也出得起,但是早晚这些事都是你自己安排的,让妈妈看看你是怎样考虑这个问题的!妈妈相信你会合理安排并且有担当的。
儿子羞涩了一下,算算账,说:妈妈我出65%,你赞助余下的吧!
我已经很开心了/呲牙,问:你为什么要选择承担65%啊?
儿子:因为这是我自己想要的,不是必须的。
我由衷地感叹:儿子,你真是有担当的男人!其余的妈妈出,没问题!妈妈出得很开心。
二、买鞋后
儿子买鞋一事,我快乐地记录下来并分享至班级,没想到给儿子带来困惑了。
第二天放学回家,儿子说:妈妈,你以后不要再在班里说我们家的事情了。班里同学有几个来说我:“你就装逼吧!”我很不舒服。
青春期的孩子有个共通的特性:同伴的话胜过家长的话。这个时候孩子能否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看到同学的感受,做出得体的举止行为是一个考验。然而我要做的却是示范这个思考并行动的过程。
我问:
1、你被嘲笑了有些不自在?你担心同学们与你拉开距离,你被边缘化了?你觉得自己的隐私被曝光?儿子表示认同。
2、你能猜到同学们的感受吗?就像妈妈一样问你三个问题你都能点头,那基本就猜对了。儿子猜:羡慕嫉妒恨,没心没肺!
在此我顺便启发思考: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负能量的升级会带来的影响。启发思考一个行为能不能被所有人都认可,提醒思考选择一种应对方式后其两面性有哪些。
价值观启发思考选择哪一个:
每次都要最好的鞋子,喜欢就想买需要就要买
在固定开支里尽量买好鞋子,数量可以少些
在固定开支里尽量多换花样,可以便宜点。
这些外在事物不必在意,有穿就行。
归属感启发思考:
试想从外公外婆角度考虑,他们愿意在哪里呆着,为什么?
儿子说:可以帮助别人做点事情,被人需求的地方。想干什么可以干什么自由的地方,被人尊重的地方。
没错,你会不会在教室里被边缘化也是一样,不是因为你穿了什么,而是因为你对班级做了什么。同时尊重你自己,做你觉得值得为班级做的事情。这样被人需求,也会被人尊重。
3、你打算怎么做?妈妈愿意配合你。
我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