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曾梳理自身时,总以为是当下的工作导致我精力不足,下了班只想葛优躺,玩游戏。今年专注自身后,这些想法慢慢没了,但也没仔细思考过,严重消耗我精力的到底是什么?
早上通勤,坐在车上复习意志力的内容,对照自身,我想清楚了。真正耗人精气神的大户,一是情绪带来的二次伤害,二是无用的“思考”。
如果早上去上班,恰好碰到一个让你不开心的人,可能接下来一小段时间,你会因为TA感觉不开心,这个情绪会二次影响到你做事,导致越做事心情越不好,进入负面情绪的循环,最后明明没做什么,却觉得很累,不想再工作。
让你精神不振的不是最开始的人,也不是工作内容,而是最开始的情绪发散后造成的后续影响。这就是情绪带来的二次伤害,但很多人会把精力消耗归因到最后接触的工作中,造成工作“不合心意”的错觉。
其实单纯的工作、做事,人是不会有额外的精力消耗的,多数的消耗都来源于上面这个故事中,工作的其余方面带来的情绪影响。
那无用的“思考”是指什么呢?就是空想。
去年每次养成习惯前,我都会想“我能做到吗?”“要是做不到怎么办?”“今天要不要做?”“好难啊,今天不要做了吧”。这类问题让我极其疲惫,只要脑海有了这种想法,后续的运动即使做了,效果也大打折扣,因为这相当于自己是被迫的。
往往运动半小时,这些所谓的“思考”,会让我的情绪低落几小时,为了克服这些情绪,我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每天不做什么,也会感觉累。
但现在不同,每天醒来,刷完牙就习惯性去运动,不用考虑上述这些问题,我能感受到的就是运动带给我的正面影响,精力完全是正向积累。
反观自己的第一类精力消耗,我还不能做到足够好,依然会因为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产生不良情绪。但我慢慢开始自我觉知了,有意识地去提醒自己不要在乎哪些改变不了的事儿,把精力集中在能做的事上。
至于我当下还不足够熟练的事实,重要吗?重要,但没必要在乎,因为在乎也没有用,这些改变必须用时间的积累来克服。更何况,在乎它,本身也属于无用的“思考”中的一种。
精力管理说难也难,但说简单也真简单,几乎可以浓缩为两个字——纯粹。不在乎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儿,不在乎无用的情绪,集中精力改变当下能改变的,精力自然提升,生活一定会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