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常香玉知道又有几个呢?
她在抗美援朝时靠着唱戏的票钱,捐出一架战斗机,你信么?
这个人就是常香玉,也是河南戏曲界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花木兰》,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红遍大江南北。
在《欢乐喜剧人》3月6号的那期中,岳云鹏的河南话版的泰坦尼克号的演绎,看得我是捧腹大笑,特别是:咦,弄啥类,妮儿,这是都是河南话特有的特色,欢笑之余,我从里面却能感受到浓浓的乡音。
河南话和普通话比较接近,但是儿话音比较重,正是由于这个儿话音,个人感觉也还是比较接地气的,今天我这里主要讲的不是河南方言,讲的方言的一种展现形式河南戏曲,大多人都知道比较有名的河南戏曲的有《花木兰》片段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其他并不是非常熟悉,其实河南戏曲有很多,主要有:
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代表的作品也有很多:其中有《花木兰》、《花打朝》、《穆桂英挂帅》、《梵王宫》、《洛阳桥》、《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等,
我之所以对河南戏曲有兴趣,也是受到我的爷爷、奶奶的影响,因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他们在收音机中放各种的戏曲,耳濡目染,也慢慢的喜欢上了,也会慢慢跟着哼哼,其中听的最多的就是《花木兰》片段,《朝阳沟》片段,还有《抬花轿》片段。
在我的老家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和四月初二,我们村相邻的两个村子也会举行古庙会,那个时候也会请一些戏班子进行演唱,时间的一般是三天,这个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学校可以放假,父母会给零花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去逛庙会了,但是那个时候说的就是去“看戏了”。
一句“去哪哪看戏了”,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随着我的年龄越来越大,自己也从农村一步步走了出来,到城镇、到县城,再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接触到更多的外面的世界,戏曲也被渐渐的遗忘在脑后了,现在各种的流行歌曲,《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等,我也是很喜欢的,但是和那种带河南话的戏曲,感受起来总是有那么的一点点的不同,也许那就是对家乡的思念。
最近两个星期不知道脑子怎么一下子想听戏曲了,就在网上找两部河南戏曲电影看了一部是牛得草老师《七品芝麻官》,还有一部是任宏恩老师的《我爱我爹》。
《七品芝麻官》讲的是一个小小七品芝麻官为了一个民女冤情而与当朝的一品诰命夫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宣扬的是当官不畏权贵,肯为民做主的的故事,具体的细节,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一下,听听河南戏曲是怎样的一个风味。
《我爱我爹》是一部关于,老子、儿子、弦子的故事,老子年老喜欢拉弦子,事业有成的儿子不理解,感觉丢人,不让老子拉弦子。由此引起了一些列的故事。宣扬的是老年人年老孤单,需要关怀,需要丰富业余生活填补内心的孤独。
河南戏曲其实也是因为河南话通俗易懂,很多的故事也是生活中的平凡事改变而成,这是因为它源于生活,所以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也更容易的接受和传播,这也是豫剧不像京剧一样成为国粹,只是更多的被农村的老百姓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