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危害那么大,我先抽支烟压压惊。”
“这辈子唯一就这点爱好,如果戒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戒了烟,什么毛病都出来了。”
“那个吸烟的谁谁谁活到90多岁。”
这熟悉的话语,不断在我耳边回响,曾几何时,我也把它们当成口头禅,以此来作为我正大光明吸烟的“佐证”。我还清晰记得在十年前,我当时的女同事问我:“既然吸烟有害健康,那为什么你们还抽烟呢?”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我就用以上几句话“完美”解决了对方的提问。十年间转瞬即逝,如果现在我再回答当时这个问题,也许我会用下面内容来回答她吧。
觉得疾病离自己很远
年轻时觉得疾病和健康离自己真的很远,觉得几十年还很漫长,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也不是立刻就致命。先把当下戒烟这种难受劲缓解了再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吸烟这个习惯就是和健身是相反的,健身是“痛苦”在前“快乐”在后,也就是要先让自己身体痛起来,以后才会有健硕的肌肉和健康的机能,是属于“延迟快乐即时痛苦”。而吸烟恰恰是相反,吸烟给人的错觉是“延迟痛苦即时快乐”,就算吸烟有害健康那都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吸烟是“爽”的。
人性在做很多选择的时候都会下意识追求“快乐”逃离“痛苦”,尽管这种“快乐”与“痛苦”可能是错觉,但并不影响人们做选择。人们在最开始做健身的时候会因为健身带来的肌肉疼痛而拖延健身的计划。同理,在戒烟的时候也会因为戒烟的戒断反应而拖延戒烟的计划。
长期焦虑、烦恼
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焦虑已经成为常态了,只是焦虑症状的深或浅而已。且每个人多少都会面临一些家庭、生活、工作、感情的压力和困境,当遇到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容易产生焦虑。会出现长期的紧张和不安、对未来充满危机感、坐立不安烦躁等等都会加重对尼古丁的需求和依赖程度,甚至加深内心对于尼古丁的渴望。从而导致烟瘾加重,更加依赖香烟,一旦停止吸烟后焦虑和恐慌感更为严重、阶段症状更大、“痛苦感”更深。
幸存者偏差
关于幸存者偏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些人连书都没读过,还不是照样当老板?”
“玩股票很赚钱,很多人一夜暴富。”
“隔壁老王90岁了抽烟也没事。”
而发表这种言论的人似乎一点都不会关心概率问题,这种以偏概全的理论每天都在上演,每年因吸烟患病或者死亡的数据不难查吧?就连自媒体上每年因吸烟患病的也不少吧?谁都有自信成为小概率当中的一员吗?因吸烟直接和间接导致死亡的占比不用考虑?就只盯住小概率事件,其余的占比较大的全部无视掉?抛开对个别案例的执着,全局去了解发生的概率,我认为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还没走到绝路
说白了,就是还可以“浪”。身体机能还没到完全损失和损坏的那一天,也还没发出任何“危险信号”。就是还没有进医院,没有见到医生,没有听见医生亲口对你说:“不能再吸烟了,再吸烟就没命了。”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不乏少数,殊不知等到进医院再戒时,做到的也仅仅是止损而已了。因为当我们身体器官发出“信号”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到达极限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感官和身体器官的实际承受能力是有“误差”的,当我们感觉到病痛时,会以为疾病才刚刚发生,但实际上在身体内部早已发生病变,只不过现在才“通知”而已。
人生最宝贵无非是时间和健康,我们一直在“等”,等我怎么怎么样了,我再怎么怎么样。有的人等了一生,却还一直在等的路上,等到有一天时间流逝完,健康也已然透支完。
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祝您身体健康!
-END-
作者:戒了烟的贵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