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轻易指责

作家卢思浩说:“不到别人生活中指手画脚,是难得的修为。”

用一根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三根手指正指着自己。

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学会用一颗理解的心看待对方的不足,才真正标志着人格的成熟。

遇事不指责,是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善意的沟通。

很多时候,由于认知不一,每个人的思维都有所差异,沟通方式也各有不同,很多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沟通”和“指责”是不一样的。

指责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带着敌意和负面情绪去埋怨对方;

而沟通则是考虑到双方的立场,出于关心,给予对方善意的提醒。

每个人都有面对不幸的时候,与其将矛头直指对方,不如共同面对,冷静思考。

想想生活中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

孩子生病了,心里焦急万分,却听到:“你怎么做家长的,孩子都不会照顾”;

意外发生后,极力想挽回损失,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骂:“这一点小小的事情都做不好,你有什么用”;

拥挤的公交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不停地道歉,对方却不依不饶:“走路不长眼睛吗!”

生活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组成,而90%则由你的反应所决定。

成熟的人有情绪而能操控情绪,不在情绪的影响下意气用事。

高品质的沟通不是情绪的转移,而是从心开始,相互理解。

动辄用指责的语气苛待别人,有时非但没有起到提醒的作用,更容易引起反效果。

不依不饶,最易雪上加霜。

保持客观冷静,不被情绪所左右,一个人才能拥有大格局。

宽容体谅,是真正成熟的标志。

在嘴上吵赢别人,是最无意义的胜利。

有一句话说,“与人沟通时,70%是情绪,30%是内容”,当没有正确地表达内容时,误解就会因为情绪的激化而进一步加深。

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不是两人之间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将小事过于放大,哪怕不了解真相,也一定要争个输赢。

在全面地了解事实的真相之前,不妄下论断,是一种成熟,也是高情商的体现。

换位思考,宽容体谅,是人与人之间最善良的沟通方式。

形成相互体谅的思维习惯,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不接受无意义的指责。

心里学家张德芬有一句话发人深省:“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活在焦虑不安里?

因为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目光,活成了别人希望的样子。

破解这种焦虑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懂得拒绝莫名其妙的指责,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如果对方说得有道理,那么确实该反省自己;

但如果对方的指责只是为了抬高自己,便不必在意,当做没听见。

不要让自己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懂得拒绝无理取闹的指责,是一种成熟的智慧。

太阳从不指责乌云,因为它所散发的强大能量,能驱散密布的黑暗;

大海从不指责小溪,因为它在用自己的方式,以涓涓细流,滋润一方田地。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不轻易指责,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

这样的人,人缘一直好,福气自然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