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周三
*上一周,看到一位老师在文章里写到:
有些事情你把它放一放,不要急于下结论、做决策,等过一天后你的想法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你的决策也会考虑得更加周全。
老师还引用了《聊斋》里的两句话:
“是急之而反以得缓,天下事大抵然也”
“天下事愈急则愈远,愈迎则愈拒”(天下事,你愈急于求成,离成功就越显得遥远;你愈想得到它,就愈是难于得到它)
老师写到:越是急事,越需缓办。
*老实说,这个观点,我之前也看到听到过,类似的还有“事急则缓,事缓则圆”,我也以为自己知道了。可是,这几天我刻意的观察自己对人对事时的心态和做法,不得不承认,我恰恰相反,遇事对人往往急于解决应对,急于求成要果。
呵呵,越来越意识到:我们脑子里的知道,只是知道了一个概念,一个说法,一个表层表象而已;只有自己一次次的运用这些“知,识”,在做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的体验,不断的练习,才能算做“我知道,我明白了”。
去看去听,去形成脑子里的知和识,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不断的反复的习和练,才能把“知”变成自己的“道”。
只有真做,才能真知道。
*知~做~知道~做到,当然不是立即马上的发生,而是需要时间,数量的累积,需要过程的。
所以,不必妄求自己,都告诉你了都看过了学过了,你也说知道了,怎么还做不好做不到?怎么还是老样子没改变?
同样,也不必苛责别人。(比如,别想着孩子上过课听过了学过了,作业就得都会,考试就得全对或是高分。
比如,你给别人说过了,该怎样怎样做,可别人就是做不成,就是没如你期待达到你的标准。
急什么急?给出时间,让其缓缓的去做去习去练,有积累有过程,才是正确路径吧。)
*也是,生活总会抛给我们一些问题,给我们挖一些沟坑,设置点路障……它把我们卷进各种冲突,拉进各种失控,不确定,突如其来里…
我们并不是只有“往前冲,马上做,立刻解决”这一种应对姿态哦。
我们还可以原地踏步暂停,或是后退两步,或是转个圈看看周围有没有迂回的小路哦。
有时候,停一停,缓一缓,也许会发现,周边有其他的路或资源,也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再小的事儿,也不是只有一步走。
再大再急的事儿,更是得有好多步骤哦。
急就会慌,慌就会乱,意乱心烦,怎么能应对好?!
“急病人,慢大夫”。
今日练习:刻意提醒自己,不管啥事儿,莫急莫慌,缓缓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