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1 带着问题读书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因为有了问题才会关心并试图找出答案。看书之前可以先问自己,看这本书希望解决哪些问题。看书过程中顺着作者的思路提问并寻找答案,这是一种整理作者逻辑思路的好方法。

发现问题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来源于思考,而思考的基础是人生经验。读书的过程是把别人的经验“错当作”自己的,实际上也是在增加经验。

2 朗读,听书

光用眼睛看不叫“读书”,所以学校里老师会要求学生朗读,大多数地方都会有早读,英语甚至会有老师带着读。越小的孩子朗读的好处就越多,特别是经典。

听书同样是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听书不同于看电视,虽然同为经典,看书的同时会在头脑中有影像,而看电视则只是看到了影像。想象力对丰富情感的形成有很大好处。

3 藏书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层次就去看他的书房,一个堆得满满当当的书架说明他的素质一定不会低。虽然每个人都不一样,现在还出现了电纸书,但是作者建议要有一个藏书一千册的书架。一方面,对书籍的整理既可以回顾它的内容,还可以整理自己的逻辑。另一方面,纸质书籍比电纸书的最大优点在于即使不去翻看只是看着书脊也能思考它的内容。

4 生活中阅读的习惯

这个建议就比较泛泛了。比如可以设立读书时间,觉得有些困了睡前的一小时作为固定读书时间。高铁,飞机上的读书时间。都有助于培养阅读习惯。

5 “输出”使书籍成为自身血肉

判断是否真的读了一本书的方法就是能否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讲清楚。让“输出阅读”更有效的两个方法:

a 以自己读书的体验、感想为主,比如对于书中那个部分最感兴趣,感触最深。

b 尽量引用书中的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