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挑战,源网荷储一体化和绿色能源革命应运而生。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指将能源的供应、传输、存储和消费等环节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能源的智能调度和管理。这一理念强调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与传统的集中式能源供应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与之类似的综合能源、虚拟电厂、增量配网、分布式发电等新兴概念也备受关注,被认为将在推动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概念备受关注,但在实际落地中仍面临许多挑战。比如缺乏具体的界定和标准,以及配套政策和机制等,而当前最大的障碍依旧是居高不下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这主要是由局部系统维持持续性和可靠性的增量成本带来的。在背靠大网时,我们已经习惯了高可靠性的存在,就像呼吸般自然,但如果把所有的平衡调节任务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就会感受到犹如失去空气般的窒息,而全部自力更生的成本又高得吓人。当下的源网荷储,就好似端坐西城楼上的诸葛亮,焚香操琴观山景,四门空空布疑兵。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从分散到集中,再走向分散平衡
《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以史观之如是,以电观之亦如是。电力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最大最复杂的人工系统之一。截至目前,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再重新走向分散平衡的螺旋演进过程。
在电力系统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电力生产、传输和分配主要采用分散式的方式。每个发电厂都是独立的,各自拥有自己的发电机组和输电线路。这种分散化的电力系统虽然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同时也存在设备重复建设、能源利用效率低、可靠性差等突出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了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力系统逐渐向集中化方向发展。在集中化的电力系统中,多个发电厂被整合成一个大的电网系统,电力通过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远距离传输,再通过各级变电站和配电网将电力分配给用户。这种集中化的电力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效率,是当前电力系统的主流,但同时也面临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对化石能源的依存度较高、对系统和减碳贡献难以计量、用户用能和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挑战。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布式能源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将小型发电装置分散布置在用户端或靠近用户端的位置,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传统集中式能源供应的依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分布式能源被认为逐渐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源网荷储的困境:技术经济条件尚不成熟
“源网荷储”强调通过分布式能源与本地负荷、电网和储能装置的互动,实现就地新能源消纳和能量平衡,在万众期待之下加持了诸多光环,但目前来看,其实仅能部分降低对主网的依赖,而距离完全独立运行和大规模经济推广尚有一段距离,让人忍不住联想起大意失街亭的马谡,或者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杨修,才气虽大但难以独当一面。如今,破解所谓 “能源不可能三角”(清洁、安全、经济)的方案还没有真正出现,仍有待于通过实际项目的探索和落地,实现相关技术的进步、应用和融合,这也是国家近年推出各种鼓励政策的用意所在。
“源网荷储”的困境如下:
1) 技术经济条件尚不成熟
源网荷储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模式,其实现需要依赖先进的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技术。然而,目前这些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也增加了源网荷储在实际落地中的难度和风险。
2) 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
源网荷储的发展需要依赖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管理。然而,目前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等问题,导致源网荷储的发展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也限制了源网荷储在实际落地中的发展潜力。
3) 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然而,由于目前源网荷储的技术尚不成熟,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也限制了源网荷储在实际落地中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因此,为了“源网荷储”的健康发展和早日落地,需要考虑:
1) 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为了解决技术经济条件尚不成熟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的水平和成熟度。另一方面,在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时,需要注意为新生事物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技术中性的原则下更强调方案的效果而不是技术路线,在实践中循环递进的推动其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2) 加强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
为了解决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的问题,需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源网荷储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指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其发展。另一方面,各部门应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源网荷储的发展,形成合力推动其在实际落地中的广泛应用。
3) 探索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
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和推广应用源网荷储技术,需要探索相应的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电价、双控政策等措施,引导用户使用源网荷储技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提供个性化的能源服务方案,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并推广应用源网荷储技术。
此外,在通过建立示范项目推动源网荷储实际落地中的过程中,要抱着探索的心态,允许试错、灵活调整,避免先行尝试的项目在预期不足的情况下遭遇走入“死胡同”、无法调头的尴尬境地。
三、实现源网荷储商业落地的路径与策略
源网荷储的既要讲究“文武双全”的素质,也要寻求“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借力双碳战略与电力市场改革的东风。源网荷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因素。技术上,需要确保项目的设备配置、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能够满足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等要求。这需要我们不断引入和研发新的技术,如智能电网、储能技术、能源管理等,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经济上,需要通过对项目投资回报率、运营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实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持续性。源网荷储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需要充分考虑投资效益和回报周期。同时,要关注电力市场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为了积累经验、揭示短板、共谋出路,源网荷储项目应当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类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可以深入了解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供有益的参考。
试点示范项目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或企业,结合当地的能源需求和资源条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进行推广。在试点示范过程中,要注重与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模式。通过试点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为源网荷储项目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技术经济数据支持。
此外,借助试点示范项目还可以推动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主管部门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制定有利于源网荷储项目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如税收优惠、贷款支持、市场准入等。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允许试错、及时调整、阶段推进,群策群力的把示范项目做活,进一步促进源网荷储项目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
。
结语
源网荷储的概念代表了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但在目前还需要克服从技术到经济、从规范到制度的重重挑战,但纵观电力发展史,新生事物都有这样一个逐渐成熟、螺旋演进的过程,需要各方的理解和包容,也需要大量的的智慧与实践,相信不远的将来就能看到一个真正成熟落地的源网荷储项目的出现,并以星火燎原之势发扬光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本号为个人学习研究能源市场的知识和心得积累平台,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的观点,更非官方解读。欢迎各位同道不吝赐教,在文末私信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