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片叫《寄生虫》,我看完以后彻夜无眠。刷第一遍的时候真的觉得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是直达心灵的,让我过了一天以后才敢刷第二篇。
高晓松说过:“好电影有两种,一种把人填满,另一种把人掏空,我明确的感受是,这部电影先把我填满,再把我掏空,然后反复填满又反复掏空,让我整个人一直在平静和爆炸中徘徊。”
《寄生虫》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这也是韩国电影首次拿下金棕榈大奖。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共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4项大奖。豆瓣经过67万人点评,评分8.7分。我分享一下观影后的心得。
阶层的不可逾越。
第一、阶级。
在这部片富人的家庭和穷人的家庭形成强烈的对比,富人是住在有庭院、独门独栋的大别墅里面。穷人只能住在地下室或者是只留下一扇窗户的负一楼,偶然还会有人过来大小便。穷人的家庭,网络的费用都给不起,信息也发不出去,只能到洗手间蹭咖啡厅的网络。
这是非常有冲击力的画面,同样也是人,为什么穷人却要这么悲屈的生活下去,但唯一庆幸的是他们家非常的乐观。而富人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没有金钱的烦恼?就像这部电影里面说:“有钱人家的小孩连衣服都没有褶皱,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所有褶皱都被烫得平平的。”
有一种病叫穷病,穷人就会有穷人的思维。最近诺贝尔的经济学家有一本书叫《贫穷的本质》也是提到了。穷人因为固有的思维,所以最重要一点就是给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他们就能摆脱贫穷。但是阶级确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坎。你的衣服可以换,你的外表可以打扮,你的语言可以模仿,但是你的穷酸的气味却一直伴随着穷人家,贵族并不是一点一滴炼成的。这样我想起我师父经常说的一句话:“你的内涵藏着你读过的书。
什么计划不会失败?就是没有计划。
第二,计划。
由于暴雨,他们家被水掩盖了。他们一家都到了体育馆,过了一个晚上。儿子问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老爸回答:“人生永远无法跟着计划进行,所以人不该有计划,没有计划就不会出错,一开始没有计划的话,发生什么事都无所谓,杀人也好,卖国也好,全都他妈的无所谓了,懂吗?”这里的计划我觉得应该有算计的意思,就是不要去算计别人,有因必有果。是因为他们想办法,花小心事抢了保姆的饭碗,导致保姆没办法给地下室的丈夫送粮食,所以才引起了后面的一切。如果刚刚开始他们只是做家教,或者只是让老爸当上司机就停止了作恶的想法,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发生。所以有时候贪念就是最大敌人,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像最近比较火的一个校长段子:“凭运气赚来的钱,会凭实力亏光。”
假如一切都是按照他们原来的生活轨迹,虽然他们很贫穷,但还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而现在却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妹妹的离去,老爸成了杀人犯,一家人成为了诈骗犯。这也许是导演的对于正片的反思。
“一旦社长家回来,会立刻像蟑螂一样躲起来”
原来的家无论多么的贫穷、多么寒酸还是自己的家,但是如果去到富人的家里,穷人就像蟑螂一样。这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后面有钱人真的回来了。他们就像妈妈说的蟑螂一样立刻躲起来,躲在沙发、躲在桌子底下,等到富人睡着了,他们才敢出来行动。
第三,人生。
人生是否像他们一样投机取巧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但是儿子已经四次考大学都未能成功。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是否愿意继续追随自己的梦想?儿子最后做了一个最基本的计划,就是放下一切,从新开始。他计划把石头放回河里,努力奋斗,考上大学,结婚,生孩子,赚很多的钱,把房子买下来。儿子收到父亲在地下室通过摩斯密码给他写的信,最后说了一句话:“等我有钱、要买下这间房子,等搬进去,我和妈妈会待在庭院,因为阳光真的很棒。爸爸只要从地下室走上来就好了,在那天来临之前,请好好保重。”镜头画风一转,又回到了原来一贫如洗的家。
虽然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干。
我想起自己的经历,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从刚刚开始到深圳,做着连自己都养不起自己的工作,甚至连公交的费用都付不起,只能回公司问同事借钱度日。每个月都是月光一族,工资只是在我的账上过一下,马上就付出去了,这种辛酸的日子终究是过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赢得了一些光明,才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开着我的特斯拉尽情的飞驰。越是从最底下摸爬滚打上来,越是从一只蝉蛹,蜕变成一只蝴蝶。越能深刻的感受到这部片的寓意,他给我们呈现的思想。
最后我总结一下吧,这部片深深的刺痛了我。一个是没办法跨越的阶层,一个是不要去算计别人,一个是人生最基本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