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习的是《送给青少年工作者的31堂课》,虽然是网络课的学习,但是我觉得收获还是挺多的。今天我听了31节课中的18节课,每一节课都有一个鲜活的案例,每一节课都有黄政昌老师的督导。听了这18节课,我觉得我更加理解青少年了。18节课我也有如下几点感悟:
1.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好的让他们快乐成长的药物就是回到学校。因为学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一定的学习任务,有和同学老师的人际互动,这些都不会让他们沉溺于电子游戏中,也不会让他们脱离人际交往。对于青少年群体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能够回到学校中来,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学校也要提高这一方面的包容度和接纳度。班主任和各个任课老师的工作要更加的人性化,而不要仅仅盯着学生的成绩。要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所以对于青少年工作者来说,能让一个不愿意去学校的孩子心甘情愿的返回学校,并适应学校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成功。
2.作为青少年心理工作者,一定要记得——不要成为父母、老师的联盟。正因为我们和父母老师不一样,我们能给青少年更多的共情、接纳、理解和尊重,所以他们才愿意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我们,他们才愿意来心理咨询室来找我们。如果我们成为父母老师的帮凶和联盟,那么孩子就会向你关闭心门。所以在做青少年工作的时候,一样不做价值评判,一样时刻注意自己的反移情。
3.从第12个案例和第14个案例,我得到的启发是,有些问题对来访者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是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却硬要将它当成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人有喜好,有人人人有怪癖。当我们的喜好或者怪癖既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更不妨碍别人的生活,自己又不觉得他是困扰,它就不是一个问题,也就没有必要来咨询,比如说像咬手指的问题。但当来访者本人对这个问题觉得非常的困扰,觉得他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那这就是一个问题,就需要做心理咨询。
4.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一定要多和他的父母沟通联系,对他的父母进行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的科普教育。必要的时候对他的父母进行心理咨询或者进行家庭心理治疗。否则,对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的成果是很难得到巩固的。所以在心理咨询中要有系统意识,要取得学校主任、各任课老师以及心理教师的支持,也要取得家庭的支持,这样咨询才会更有效果。对于一些特殊的青少年,比如过敏体质者、有过动症者或者有阿斯伯格症者等,要在班级里建立小天使制度,让更多的孩子去关心这一个孩子,从而让他走出困境。
5.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关系的问题,对青少年而言也是这样。青少年因为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困惑或者在人际关系中缺乏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使得自己与别人隔离起来,生活在特别痛苦的状态中。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青少年工作者而言,教给青少年一定的社交技巧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6.正确评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我们面对一个来访者的时候,先要对他做正确评估。当发现青少年中存在着一些生理方面的疾病,如癫痫、多动症等,或是精神疾病或者是比较严重的神经症,如抑郁症、强迫症等,一定要及时的转介,建议孩子去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是精神科去检查,以免耽误治疗时机。还有就是当我们接到与我们不匹配自己无法胜任的来访者时,也要及时的转介。转介不是无能,转介是科学,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