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首次公开经济数据造假,这个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并据此完善了我的经济学理论。
关于经济数据统计这件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人为掌握区间,比如说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保持2位数的高增长,实际上真的有2位数的增长么?这是不一定的,比如统计数字讲我们增长了14%,这有可能只是在非常乐观并且激进的统计口径下得到的数字,如果保守的计算,很有可能只有8%。
反过来说,2015年录得的GDP增长是6.9%,但是实际上据我的测算如果采取像原来那样激进的统计口径,增长实际上还应该是保持在8%以上的,甚至是9%。也就是说政府的态度在改变,当前的市场状态下政府更倾向于用相对保守的统计口径去衡量经济体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政府同时也提出了新5比旧8好这种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口号。当下来看,政府更加注重经济的质量而不是体量,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去年年底的吹风是说中国政府可以接受比6.5%更低的增长,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对低增长的容忍,而实际上是一种对更保守的经济统计口径的容忍。
我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并没有统计数字上看起来的这么差。实际上,就算是用保守的统计口径去计算,6%以上的增长依然不差,甚至是很不错的。
那么为什么辽宁省会公开讲经济数据存在造假呢?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实际的经济情况恶化程度超出了可以被调整的范围,突破了政府可以容忍的经济增长的下限。另一方面是这个恶化并不是发生在当前阶段的,而是在之前其他地区还在向好的时候就已经恶化了,而同时经济数据为了满足政府需要仍然连续采用激进的统计口径。这两方面的原因加成,造成了调整偏差过大,这个调整就变成了造假,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这就是中国以政府意志为导向的数据统计所造成的的必然现象,换句话说中国的数据统计是受上面的人的影响的。
美国是反过来,数据统计受市场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受下面的人的影响。市场悲观的情况下,统计口径就会相对保守。金融危机以来人们长期习惯了用比较悲观的眼光去看待经济,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差。而经济开始回暖之后,人们心理上越来越乐观,统计口径随之放松就可以想象了。特朗普在这件事情当中扮演一个催化剂的角色,实际上他本身就是处在从悲观到乐观的进程中的,他只是推动了这个趋势而已。所以说在他上任以后美国经济数据如果理所当然的越来越好,也不能盲目的认为美国的经济就真的如同数据所描述的那样,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合理的区间。当然,短期来看美国的经济数据跟实际的经济情况还是比较吻合的。
但是,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经济情况决定了经济数据,但是经济数据对实际的经济情况也会产生反作用。在这里推荐应用索罗斯的金融反身性原则。
越是差的经济数据,就会愈发的引导人们用更加悲观的眼光去看待经济,造成信心的不足,从而真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看到数据难看的情况下,企业家不愿意投资,越停滞投资,就越会拖累经济,从而形成一种趋势。甚至打造了这个经济数据的政府自身都会受此影响采取更保守的经济政策。
反过来说,越是好的经济数据,就会愈发的引导人们用更加乐观的眼光去看待经济,造成信心的膨胀,从而真的刺激经济继续发展。大家都很乐观,投资加大,生产活动更加活跃,同样形成一种正向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也愿意采取更加积极的经济政策。
以上就是金融反身性理论的实证。
所以我认为,对待当前的经济情况,人们信心的不足比实际经济的边际下滑更加可怕。经济不行,但没有那么差。股票,债券,汇率这三个本应是相互制约弥补的指标同时下挫,实际上也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过分悲观的心理因素造成了目前的情况。所以我认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是拯救经济,而是拯救信心。
经济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没什么好拯救的,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继续改革,让这个生态系统更加正常,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机制。而接下来是加强经济下滑的趋势,还是扭转这个趋势,完全是看信心的。
我的判断是,股票价格,特别是相对于道琼斯指数的上证50,以及相对于标普500指数的沪深300,目前都处于极度低估的状态。而债券价格,同时也是房价,目前处于一个相对高估的状态。汇率,按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国家的股价,汇率和内部股价是同样处在低估状态的。所以债券不怕跌,而且应该跌,但是股票和汇率万万不能再跌了,这两个东西决定了信心的走向。同样房子也是不怕跌的。
目前状态下,急需要从债券市场和楼市中挤出资金来进入股市,同时引导海外资本回流中国,此乃重中之重。
之前从政府工作的情况看,从楼市中挤出资金进入股市,这个也是他们的大方向判断。而引导海外资本回流中国这件事做得不够,昨晚政策上开放了很多东西,说明这一块也开始动手了。而接下来应该就是债市的行动了,债券下跌实际利率提升,更有利于引导外资回流。同时打击高估的资产价格,这里说的是楼市和小股票。真正低估的资产是制约不到的。同时1月20日特朗普上台之后,出于对美国的经济需要也会大概率引导美元贬值,他和耶伦之间也存在这种博弈。我认为美联储也需要放弃一部分的央行独立性,这个独立性不是相对于外部,而是相对于内部的独立性。
所以说,现在看来,一切正确。
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