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原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有感
得到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结束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过去了。薛老师在毕业直播中引用了丘吉尔一句话,“这不是结束,这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这只是开始的结束。”概念复习过程中,感觉最普遍适用又最违反直觉的,应该首推“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是大卫·李嘉图1817年提出来的,它的含义是:任何个体(可以是个人、家庭、地区,甚至是国家)如果他们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他们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也就是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能够达到最大,而且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所谓比较优势,不是自己的优势跟别人的优势相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从绝对优势来讲,你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差,没有绝对优势。但是自己跟自己比,一定会有比较优势。
以工作中人员和事项来举例,假如张某和李某两人工作能力各有所长,张某起草一份文件需要1小时,汇总一套报表需要2小时;李某起草一份文件需要2小时,汇总一套报表需要1小时。按每天6小时有效工作时间、平均分配工作计算,张某和李某每天都能完成2份文件和2套报表的工作量,两人共完成4份文件、4套报表。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张某和李某每人只做自己擅长的工作,即张某起草文件、李某汇总报表,两人每天共完成6份文件和6套报表,两人合作的效率比原先提高50%。具体见下表: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每个处室只要能够发挥成员各自优势,坚持分工协作,工作效率就能大幅提高。比较优势原理和分工协作好像有些颠覆以前的木桶理论,木桶上最短的板决定了木桶的盛水量。小时候老师总拿这个教育我们说,学习不能偏科,从小我们也习惯了“补短”,哪们课不行就给哪门补课,力求德智体文理科全面发展。其实工作中更应该是“取长”,每个人都在长板的地方更加擅长,用人也应该用其所长,人尽其材、物尽其用,然后通过合作组成更大的木桶,更大限度的提高效率。从个人发展来看,还是应该选一项或几项自己感兴趣的,在工作时间之外坚持终身学习,克服本领恐慌,提高认知水平,实现知识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