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叶》文集里第 112 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我从零距离接触性能测试到今天,也才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上面走过的路崎岖蜿蜒,个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虽然我已经从入门到“放弃”了,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找,怎么样才能让性能测试不再看上去那么“高不可攀”。
性能测试其实就是测试的一种类别,那么相应的,它也是有一套标准流程的,无外乎就是需求分析、测试计划制定、测试执行、结果分析等几个环节。
所以,针对性能测试流程里的几个环节,我把自己换位到当初的小白,去思考自己当时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再结合产品化的思维,思考出下面这样一个可以被拿来主义“的性能测试框架或指导性体系。
1、是什么?
性能测试里的常用基本概念、测试方法和标准流程的定义和解释;
2、做什么?
性能测试需求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 checklist 的问题形式来帮助使用者得出对应需求所需要采用的性能测试种类,是压力测试,是稳定性测试,还是健壮性测试等等;
3、怎么做?
3.1 对应着上述第2步,得出来的具体的测试种类,每一种都有相应的测试方法说明,包括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数据、步骤和如何选取相应的脚本进行修改或组装;
3.2 有一套对应的样例库,包含脚本(.usr)、参数化文件(.dat)、场景(.lrs),虽然说不可能百分之百通用或者套用,但至少在同类产品的性能测试中都能套用,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结构清晰的一个一个的数据包,便于更新和管理;
4、怎么样?
性能测试完成后,系统都会生成一个报告。针对常用的单分析图和组合分析图,有样图与我实际的图做对比,并告诉我这些数据图,分别代表着性能的哪些指标,这些指标的值,又分别代表着性能是好还是坏;
5、怎么办?
对于常见的性能问题,罗列出通用的解决方案,比如是应该检查并优化 SQL,还是应该修改服务端 Tomcat 的连接数大小等等。
如果能有这样一套产品化的性能测试框架,那么我想,性能测试这种大山对于大多数测试工程师来说,也就不那么”高不可攀“了,对吧?
具有指导性的作业文件、测试计划模板、独立的测试数据和测试脚本、分布式测试环境搭建脚本或手册、测试报告和相应的分析模板,能支撑一套完整的性能测试框架迅速落地,快速适应不同的项目,并且能让测试工程师以最小的学习代价完成性能测试任务。
不过,这么一套框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它必须是在性能测试工程师对理论有了很深入地理解,并通过多个项目的实战,从中总结、归纳而形成的一套方法论体系,再辅以相对独立的数据和脚本、计划模板、分析步骤和模板等相关工具。不断地打磨、优化和改进,才能形成一套不论是入门级的小白,还是进行中的老鸟,都可以轻松利用它登上高峰的这样一个产品。
作者简介:14 年测试 + 11 年项目管理 + 11 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